成语搜索:

百折不挠

百折不挠
拼音 bǎi zhé bù náo
简拼 bzbn
基本解释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详细解释

  百折不挠

  bǎi zhé bù náo

  [释义]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语出] 汉·蔡邕《太尉桥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正音] 折;不能读作“zhē”或“shé”。[辨形] 挠;不能写作“侥”。 [近义] 百折不回 不屈不挠 坚韧不拔 [反义] 知难而退 一蹶不振 半途而废 [用法] 多形容意志坚定;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的用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和“不屈不挠”;都有“坚毅、不退缩”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不同在于:~偏重指“不动摇”;多形容意志坚强;“不屈不挠”偏重指“不屈服”;多形容斗志顽强。~还含有“受到无数次挫折”的意思;“不屈不挠”没有。 [例句]

  (1)他以~的毅力苦练了五年;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站在了世界最高处。

  (2)革命先烈~的精神令我们钦佩。

  [英译] keep on fighting in spite of all setbacks

成语故事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点击查看详细]
站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