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1600字

2024-06-0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老人死了。在女人厌恶和自豪的眼神中迈向了他的竹棚,迈向了时光的另一头。可老人是一个好人,一个彻彻底底的好人。

老人是被子女抛弃后才来到这间竹棚的,他独自住在野外这间看起来和他一样年老的竹棚屋里已经很久了。竹棚里什么也没有,只依稀能看见几只破烂不堪的碗还有用几根木材维持的床。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睡的,也许这看似一摇就倒的床能够承载他的重量,老人已经被岁月的痕迹折腾的不成人形。尽管这样,生活欺骗了他,但恶劣的环境仍不能阻止老人有一颗善良的心。老人会处处为别人着想,不管是在哪里,不管是什么人,不管遇到怎样的人或事,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别人。

这已成为他的习惯,而后,他总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替别人修补东西,替别人放水,替别人管店……特别是照看小孩,他做的尤为起劲。许多日子,当天色刚刚露出一点蛛丝马迹的时候,老人便会走到屋外,站在晨光中重复着那眺望的动作,尽管他的目光比别人矮一截,可这丝毫不妨碍他兴趣盎然的眺望。老人已记不清自己站了多久,只有当牵着耕牛的庄稼汉从他身边走过,他才意识到该回屋了,这才缓缓他收回被拉长的目光。老人日复一日的眺望,使得他原本就佝偻的身子因为长时间的站立而弯曲,老人的身体本来很硬朗的,是他那喝醉酒的儿子在一个黄昏动手打了他,老人的腰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向佝偻的。

如今,几年过去了 ,老人变得更衰弱了,老人那发白的头发像被风吹动的树叶一样抖动着,直到现在,我还是无法理解一个被儿子赶出家门的悲凉,无法理解一个把父亲赶出家门的儿子还没半点懊悔之意,我对老人的怜悯也与日俱增。可老人没有一点没变,老人会继续眺望,这个习惯到现在还保留。我一直不明白老人为什么总是眺望,是在思家吗,可那家并不值得他留恋,后来从妈妈的口中我才知道老人在想他的孙子。

老人有一个孙子,可老人连抱都没有抱过。老人看到过也仅有两次。第一次是在他孙子出生的时候,还有一次是在他孙子7岁那年的生日,可每次都是高兴而去,失望而归,因为在那有他的儿子和媳妇。至于后来他的孙子是如何在老人只见两次面后与老人重新建立起这种亲密的祖孙关系对我仍是一个谜。也许是浓浓的亲情使他们走在一起,也许……以后,小孩总会在放学后来到老人的竹棚,小孩总会发出咯咯地笑声,我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谈什么,但有一点我可确定他们都很快乐。他们每次的相遇,我们都会看到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和一个天真幼稚的小孩大手握着小手,小手拉着大手,在田间乡村慢慢地走着,一幅异常美好的场景展现于此。可小孩最终还是要回家,回到老人那已记不清的家,老人会目送着小孩,直到小孩不见,然后,自己再蹒跚的走向竹棚。每次黄昏,老人又会想像白天与孙子相拥的快乐,张开没有牙齿的嘴色笑个不停,因为在这以前,没有人跟他说过话,甚至一句话。孩子渐渐变得懂事,隐约老人与父母的事,有一天孩子突然要老人陪他一起回去,老人犹豫了很久,最终因为孩子的真心而点了点头。老人像一个孩子似的被自己孙子牵着走向了回家的路,一路走过,老人记起了很多:他曾经和自己妻子和孩子(那个把他赶出家门的人)一起去热闹的集市,孩子在前,他就在后面紧紧跟着,生怕会弄丢,儿子蹦蹦跳跳,东张西望,儿子突然被一东西吸住了,棉花糖,为了满足儿子,这让经济拮据的他不由大方起来,看着孩子的微笑他乐得合不扰嘴。

想到这,老人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不知是高兴还是悲伤,他赶紧擦拭,他怕被自己的孙子看见,怕孙子担心。缓缓来到了家门,孩子的母亲正穿着睡衣惺忪地走出,当她看到自己的孩子正牵着一个像乞丐一样的老人出现在视野中时,她的惊讶大于愤怒,一拉把自己的孩子从老人身边扯了过来,又说:“谁叫你带他来的,我说过的话难道你没有听清楚吗?我警告过你不准与这老不死的东西在一起,现在还带他来家里,你真想气死我吗?”孩子被母亲的愤怒吓呆了,他不敢再说话,一时间不知所措的哭出了声,接一来,女人的目光转移到了老人身上,她泼妇骂街一遍又一遍的训着老人——自己的岳公,刺耳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引来了许多行人的注意,但没有人帮老人说话,就连那些老人曾经帮助过的人也一言不发,老人沉默了,老终于在女人的骂声中蹒跚地离开了,但他舍不得孙子,他时不时的回头,老人的眼泪又禁不住一滴一滴地落下来……

从此,小孩时就再也没有与老人联系,老人也就失去了他唯一的依靠。没过多久,老人死在了自己的竹棚里,老人的尸体是被那位牵牛的庄稼汉发现的,老人不能选择爆发,所以只能在沉默中灭亡,老人死的那天正下着雨,连雨都在为老人哭泣。

最初,人们也许会替老人惋惜,为女人的行为而愤怒。再后来,也就再也没有人谈起,人们渐渐忘了,忘了老人,因为没人老人,世界依旧灿烂。我一直认定那年的天应该很蓝很蓝,可是事实并不如此,因为那年,有个老人死了。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