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
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道德问题了。从小悦悦事件到染色馒头等一系列事件已经充分暴露出现代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在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要更加注重自身的道德素质发展才行。
早在古代,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对于道德的主张——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相伴。在他们看来,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一种朝着与自己相近的事物移动的倾向,相同相近的事物总会走到一起的。所以我们现在也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讲道德,讲原则,或许会使自己陷入某种困境中。被周围人排斥,甚至被人嘲笑,被人说成是迂腐,虚伪,从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但在古人看来,只要真是道德君子,那么即便短时间内或许没有互相呼应的朋友,但时间长了,自然会有同样性情和抱负的人来亲近。孔子这里讲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生经验,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规律。培根曾经说过: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和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比如文天祥,身陷贼营而宁死不屈,最终以身献国。这便是一种德,一种忠于国家的德。康熙曾经说过: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连封建社会的君主都如此看重一个人的德性,可见道德对我们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没有底线,那么这个人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只能算一台冰冷的机器而已。郭沫若说:一个人最伤心的事莫过于良心的死灭。《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逃难时借宿吕伯奢家。吕伯奢家人欲杀猪来款待曹操,曹操以为他们想谋害自己,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知道错杀了好人后,却仍杀了买酒回来的吕伯奢,还毫不害臊的说出了他的人生信条: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让人寒透了心。所以曹操之后即便强大了也是被人所不齿的,因为他道德败坏。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必将天下叛之,欲除之而后快,一生都交不到真心朋友。
为道德而活,散播道德的信念,必将散发出道德的馨香,也就不枉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