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科学1600字

2024-06-2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在当今的22世纪,科技教育早已成为当今的主流。科学教育已是当今教育事业的主要任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39年后的今天,也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史册和世界科技史册。这一天,“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自从21世纪以来,我国就提倡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把科学教育视为我国教育的头等大事,大家一定知道,我国已是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我国的科技也是经过曲折的发展过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一、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新起点:1956年是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科学技术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的新阶段。这一年,中国ZF成立了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拟定了57项重大任务。此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于1962年提前完成,从而奠定了中国的原子能、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计算技术、航空和火箭技术等新兴科学技术基础,并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诞生和发展。

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中国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中国ZF在1958年对科技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合并,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各省、市、县陆续成立了各级科委,形成了中国的科学技术管理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国家计划下的现代发展时期。 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ZF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简称“四个现代化”。 在此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59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西方学者的“中国贫油”说;1960年,物理学家王淦昌等人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学家们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在此过程中,中国形成了一批学科较齐全、设备较好的研究所,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力量较强的科研队伍。到1965年,全国科学研究机构已达到1700多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达到12万人。这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继续发展的基础。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科技发展依旧取得了辉煌等成就,例如:两弹一星,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等。三、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的号召下,我国的科技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又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重大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成果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重要计划,并建立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制,形成了新时期中国科技工作的大格局。

在此期间,中国也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学工程,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长征系列火箭在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这个科技发展的科技社会我们要好好学习,为国家提供高新技术人员。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出我们的绵薄之力。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table]发明名称发明者发明时间十进位制源于甲骨文公元前13世纪冶铁 佚名公元前513年铜锡合金记录源于《考工记》公元前4世纪左右针炙源于《内经》公元前3世纪左右水力鼓风设备杜诗公元31年造纸术蔡伦公元105年左右瓷器佚名公元3世纪左右浑天仪张衡公元2世纪初《九章算术》刘衡公元260年左右圆周率计算祖冲之公元5~6世纪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贾思勰公元533~544火药源于沈括《梦溪笔谈》公元7世纪指南针源于沈括《梦溪笔谈》公元11世纪初活字印刷毕升公元1041~1048年间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公元1578年

中国近代主要科技成就一览表[table]名称时间"陆相生油"理论。1959年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1960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第一颗地对地核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6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1号B”1972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二号”。1973年发现了世界第一个腊玛古猿头骨化石。1978年首次实现了聚片多筹的倍频增强效应1980年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81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I,运算速度每秒1亿次1983年研制成功计算机-激光汉字编排系统和全数字仿真计算机系统。

1985年发现起始转变温度超过100k的超导体1987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全对称的多处理机—曙光一号并行机1993年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任务1999年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实现72小时满功率发电运行2003年提出并牵头组织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2003年创立和发展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方法和用机器求解方程的方法。2006年建立了介电材料超晶格的理论体系,将半导体超晶格的概念扩展到介电体。2006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分析粲粒子J/ψ衰变到1个光子和3个介子的过程中,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观测到一个新粒子。该新粒子质量约为1835兆电子伏特,寿命约为10~23秒2006年我国3名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2008年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