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的衣橱最深处有一件红色缎子棉袄,虽然早已褪了颜色,但还显得十分精美。每当我看到它,就不由地想起小时候那艰难贫穷的生活。
七十年代,我在农村上小学。那时,我们鲁西南地区农村女孩婚嫁有个风俗习惯,就是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新娘出门时都要穿着红棉袄,头围红布,图个美满,象征着红红火火的日子。听母亲说,她出嫁时的嫁妆只有三件:桌子、椅子和木床,那时的日子十分难过,一般人家的女孩出嫁,除了这“三件”,不会再添置别的物品,就连这红棉袄大都是在农村家庭间来回地使用。
即使天气再冷,母亲也舍不得穿上这件红棉袄,一直精心保存着它。但在八十年代初,母亲的红棉袄还是我们村的宝贝呢!村里人不管远近,大多数的女孩出嫁时,会来到我家借红棉袄。这样,母亲的红棉袄记录着村里女孩出嫁时的幸福时刻,也记录着当时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到了九十年代,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母亲的红棉袄也变得冷落了。村里人开始种植蔬菜大棚,有的还经商办企业,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大姑娘的嫁妆从母亲那时的“三件”变为“三转”即:钟表、手表和自行车,紧接着又变为“三电”即:电视机、电风扇和电冰箱。现在,村里人都过上了幸福生活,姑娘出嫁时大都穿婚纱,穿红棉袄的风俗也渐渐淡薄了。
最近,听说表妹要结婚了,三舅特意邀我去参加婚礼。表妹结婚当天穿着一件白色的婚纱服,专门请理发师盘了时尚的发型,还请了本镇最有名的摄影师跟踪拍摄,并制成光碟。婚礼在镇里最大的一家饭店举行,宽敞的餐厅里,圆桌上摆着已经烹调好的各色菜肴,在幽雅的音乐伴奏下,任由宾客们选用,气氛随和,富有情趣。
吃罢婚宴,已是夜幕降临。我回到家里,拿出光碟,看着表妹结婚时的录像,不禁使我感慨万千。看到宽大的电视屏幕上,身着漂亮婚纱礼服的新娘和新郎满脸幸福的表情,我不由地感受到,母亲的红棉袄,见证了改革开放,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也见证了农村婚俗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