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27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受伤的卷尺,我好想说  
  上课铃响了,我急匆匆的走上讲台,发现讲桌上躺着一支卷尺。凭着老师的敏感,“谁又丢了卷尺?”没有人回答,“是谁的?”我又问了一遍,三秒钟过去了,一个平时有点调皮的男生站起来,小声说:“老师,那是我的。不过,不过,它已经坏了,我把他扔了。”这时,我才仔细的看了看这支卷尺,它的两头已被撕去,中间也不能弯曲自如,但刻度还是那么的清晰如新。于是,我改变了学习计划,让同学们针对这支受伤的卷尺展开了讨论。  
  “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支卷尺,看看它怎么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老师,这支卷尺本来可以卷成一团,戴在手腕上的,现在已经不能了。”“ 老师,这支卷尺两头没有了刻度。没有零刻度,我们在上数学课时就没法使用它;没有尾刻度,比别的尺子少了一截。”“它身上那一块被别人撕掉了,就像我们的衣服被人撕破一样,很不好看。”“老师,卷尺上有一个小动物,它也被撕成了两半!我如果是那只小动物,一定会很伤心的!” ……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就像自己已变成了这支卷尺一样。  
  到这里,我话题一转,“你想想自己的文具有没有类似的遭遇,讲一讲。”同学们就开始翻看自己的文具,有的说:“我的橡皮被我弄的满身是灰,刚买的时候,它可漂亮了!我好伤心呀。”有的说:“我这里有一支彩笔,满身是灰,头上的帽子也烂了,就像一个经过长途跋涉的漂流汉!”有的说:“我的钢笔成了歪嘴,现在没法工作,因为前几天我把它摔了一跤,到现在还在流口水哪!”还有的说:“我喜欢让文具之间发生战争,让尺子与铅笔打仗,往往打得伤痕累累,铅笔头断了好多次。”……“如果你就是这支卷尺,就是这块橡皮,就是这支钢笔,你就是文具,你会怎么想呢?”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引导他们转换角度,体会文具们的心情。“我会很伤心的!”“我会揍小主人一顿的!”“我要告诉小主人,不要这么不爱惜我。”“我天天为你服务,请你把我当成朋友吧!”我走在其中,聆听着。在他们各自说的不亦乐乎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任选一种或几种,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用拟人的手法,编成一个故事,把它讲给同桌听。”一会儿工夫,教室里像开了锅,讲得沸沸扬扬,几个讲得快的学生已举起了手,急着讲给同学们听。我请了一位同学讲他编的故事:“我叫铅笔,小名‘笔头’。一天晚上,我走在作业本上,看见文具盒问:‘老弟,你怎么了?’文具盒说:‘我不认识你,你是谁?’‘你不认识我了?我是铅笔呀!’文具盒奇怪的问:‘你的橡皮帽子呢?’铅笔说:‘主人把它弄掉了,我很伤心。’文具盒说:‘我们应该向主人倡议,要爱惜我们!’”故事讲完了,像往常一样,同学们开始帮他找优缺点。“优点是故事完整,我认为应该再生动一点。”“太简单了,应该加点词语。在文具盒问铅笔的时候,可以说“奇怪的问”,铅笔回答的时候,可以说‘难受的说’。”“既然铅笔很伤心,难过,那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说出他伤心的样子。可以说:‘一天晚上,我无精打采的走在作业本上。’这样更好。”……同学们边讲边评,边评边改,越改越棒。“同学们,你们说的真是太棒了,我特别想欣赏欣赏,那就把你刚才说的故事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创作一篇你自己的童话!”  
  受伤的卷尺,我好想说  
  上课铃响了,我急匆匆的走上讲台,发现讲桌上躺着一支卷尺。凭着老师的敏感,“谁又丢了卷尺?”没有人回答,“是谁的?”我又问了一遍,三秒钟过去了,一个平时有点调皮的男生站起来,小声说:“老师,那是我的。不过,不过,它已经坏了,我把他扔了。”这时,我才仔细的看了看这支卷尺,它的两头已被撕去,中间也不能弯曲自如,但刻度还是那么的清晰如新。于是,我改变了学习计划,让同学们针对这支受伤的卷尺展开了讨论。  
  “同学们,我们来观察一下这支卷尺,看看它怎么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有的说:“老师,这支卷尺本来可以卷成一团,戴在手腕上的,现在已经不能了。”“ 老师,这支卷尺两头没有了刻度。没有零刻度,我们在上数学课时就没法使用它;没有尾刻度,比别的尺子少了一截。”“它身上那一块被别人撕掉了,就像我们的衣服被人撕破一样,很不好看。”“老师,卷尺上有一个小动物,它也被撕成了两半!我如果是那只小动物,一定会很伤心的!” ……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就像自己已变成了这支卷尺一样。  
  到这里,我话题一转,“你想想自己的文具有没有类似的遭遇,讲一讲。”同学们就开始翻看自己的文具,有的说:“我的橡皮被我弄的满身是灰,刚买的时候,它可漂亮了!我好伤心呀。”有的说:“我这里有一支彩笔,满身是灰,头上的帽子也烂了,就像一个经过长途跋涉的漂流汉!”有的说:“我的钢笔成了歪嘴,现在没法工作,因为前几天我把它摔了一跤,到现在还在流口水哪!”还有的说:“我喜欢让文具之间发生战争,让尺子与铅笔打仗,往往打得伤痕累累,铅笔头断了好多次。”……“如果你就是这支卷尺,就是这块橡皮,就是这支钢笔,你就是文具,你会怎么想呢?”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引导他们转换角度,体会文具们的心情。“我会很伤心的!”“我会揍小主人一顿的!”“我要告诉小主人,不要这么不爱惜我。”“我天天为你服务,请你把我当成朋友吧!”我走在其中,聆听着。在他们各自说的不亦乐乎时,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任选一种或几种,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发生的事情,用拟人的手法,编成一个故事,把它讲给同桌听。”一会儿工夫,教室里像开了锅,讲得沸沸扬扬,几个讲得快的学生已举起了手,急着讲给同学们听。我请了一位同学讲他编的故事:“我叫铅笔,小名‘笔头’。一天晚上,我走在作业本上,看见文具盒问:‘老弟,你怎么了?’文具盒说:‘我不认识你,你是谁?’‘你不认识我了?我是铅笔呀!’文具盒奇怪的问:‘你的橡皮帽子呢?’铅笔说:‘主人把它弄掉了,我很伤心。’文具盒说:‘我们应该向主人倡议,要爱惜我们!’”故事讲完了,像往常一样,同学们开始帮他找优缺点。“优点是故事完整,我认为应该再生动一点。”“太简单了,应该加点词语。在文具盒问铅笔的时候,可以说“奇怪的问”,铅笔回答的时候,可以说‘难受的说’。”“既然铅笔很伤心,难过,那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应该说出他伤心的样子。可以说:‘一天晚上,我无精打采的走在作业本上。’这样更好。”……同学们边讲边评,边评边改,越改越棒。“同学们,你们说的真是太棒了,我特别想欣赏欣赏,那就把你刚才说的故事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创作一篇你自己的童话!”  
  当我让同学们写下来时,他们已经是迫不及待了,从来没有这么快地翻开作业本,从没有这么快的安静下来,只有笔尖在纸上沙沙的走着,留下脚印一串串……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