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读后感600字

2024-05-2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是初冬的一个午后,在镇江至昆山的高铁上最后读完黄玉峰老师的《教学生活得像个“人”----我的大语文教学》的。读完后,我情不自禁地在书的扉页上恭恭敬敬地写下:黄玉峰,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个语文教师的大家。无愧名师,实乃明师!

读《教学生活得像个“人”----我的大语文教学》,算是我第三次“接触”黄玉峰老师。第一次“接触”是在2000年的春天,我在《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读到《语文教学的叛徒》一文。身处苏北乡村的我,第一次知道在大上海有一个名叫黄玉峰的老师这样教语文。这篇文章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它在我的语文教学空间里打开了一扇天窗,让我看到语文教学竟然如此美丽。我很钦佩这样的语文课,更支持这样的“叛徒”。第二次“接触”是在2009年的夏天,我在网上读到了黄玉峰老师在复旦大学给学生作的一次讲演的讲演稿《“人”是怎么不见的》。看到这篇文章真的让我兴奋不已。黄老师对当下教育现状的分析准确精当,同时,又树立起我们积极应对教育问题的信心。我曾在多篇文章中引用过黄老师的在这篇讲演稿中的观点:“我有两句话:第一句,以素质教育对应试,则应试胜,以应试教育对应试,则应试败。

第二句,大环境不好我们可以创造良好的小环境。”有了这两次的“接触”,有了对黄玉峰老师的钦佩,2011年的秋天,当我在书店看到封面灰白相间,份量厚实且书名为《教学生活得像个“人”----我的大语文教学》时,我是连翻阅都没有就买下了。与黄玉峰老师的第三次“接触”,让我更为真切地走近黄老师,聆听黄老师给我讲他的语文教学的故事。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