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11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吹面不寒杨柳风”,春天总是令人迷醉。小溪边的垂柳舒展开了柔绿的飘带,俊俏的燕子在低空呢喃嬉戏。山青了,水涨了,满山的杜鹃花笑了,笑得整座山都红了脸膛。 还是清明节的前两天,我怀想着家乡的山路,吵着要爸爸带我去扫墓。爸爸答应了。 天刚落了一场雨,空气中带着雨的气息,感觉格外舒爽。今天上山的人比较多,有带着花圈的,有扛着锄头的,有跨着篮子的,都是去祭祖扫墓。大家有说有笑,互相攀谈着进几年来的美好生活。

对路上见闻的描写,突出“美好生活”,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到了墓地,爸爸抡着锄头把坟头的杂草除去,然后又按逆时针的顺序绕着祖坟挂了一圈的纸钱。从袋子里掏出棉菜馍供在坟前,爸爸和我一起鞠躬求老祖宗保佑一家人平安,保佑世界和平。最后把鞭炮点燃,听噼劈啪啪的声音在山间回荡。我们的鞭炮一响,四周的鞭炮声也都响了起来,雨后空旷的山间顿时显得很热闹。 小伙伴们永远是最活泼的,早就跑得满山都是,手上都是一簇一簇的红杜鹃。还有的把柳条折下来做成花环在头上戴着。 我的脚酸了,找了一块石头刚要坐下来。爸爸喊我:“逸凡,不要坐。”我一听,楞了,仔细一看那块石头,这才发现,原来是石碑。下面的一半已经没入土里了,上面一半也布满了苔藓。这会是谁的坟墓呢?

我问爸爸。爸爸说:“我也知道得不清楚,听你爷爷说,当年红军经过这里的时候,把一个孩子寄养在山里农民家。后来是叛徒告密,国民党反动派搜到农民家,孩子已经转移了,农民一家都被杀害了……”爸爸的声音有点哽咽了,我也被这位农民的行为感动着。 交代石碑主人的经历,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下文的抒情奠下情感基调。伙伴们围拢来,看着这一块微微隆起的小土丘。一位老爷爷用手抹去石碑上的苔藓,“这石碑是后来立的,大家谁都不知道这户农民的姓名。”我们看清楚了,一块很粗糙的石碑,经过风雨的剥蚀,凹凸不平,石碑上没有一个字迹。 我们来打扫一下吧!不知谁轻声说着。伙伴们纷纷拿来自己的锄草工具,把石碑周围的野草除去。大人们也帮忙运来一箩筐黄土,把土丘又填高了一些。

最后一串鞭炮在石碑旁点燃了,在鞭炮声中我默默地向着这位“无名英雄”敬了个队礼,一个女孩把头上的花环戴在了石碑上。气氛有点闷,我吁了口气,脑海中闪现过一个个画面:烈火中的邱少云,寒风中的江姐,铡刀前的刘胡兰……他们都在人民的心中活着,这位普通的农民,他死了我们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我们打扫了无名石碑,向石碑主人表达敬意,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

时间不早了,大伙儿都收拾着准备下山,我回头看一眼戴着花环的石碑,它坚强地挺立着,忽然间我觉得这石碑不仅仅是挺立在荒草中,更多的时候,它挺立在我们的心里。 结尾的抒情很有力度,石碑挺立在我们的心里,显得意蕴深长。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