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转载)10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读后感  
  暑假的时光已被时间一点点冲淡,开学的脚步声已熟悉在耳边,在暑假  
  里我复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傲慢与偏见>>和<<小牲口>>这三本书.在  
  这三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当我读完第一  
  本时我深深地感叹:朱元璋就是朱元璋!  
  时间一直在冲刷着历史的长河,又不经感叹这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多少风云,难料.千千万万的豪杰横空出世为这如画的山河打拼着.大浪淘沙,然而留下的只有一位位站在华夏之颠的伟人傲视群雄。  
  作者当年明月描写了600年前元末明初的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为数不  
  多最后成功的农民起义),朱元璋出身贫寒,生活所迫和命运驱使他走上了  
  起义的道路,在得力的武将和谋士帮助下,先后击败了志骄的陈友谅和器小  
  的张士诚,在将北元政权赶到了漠北,建立和统一了大汉民族统治的明王朝。  
  “广积粮,深挖洞,高筑墙,缓称王”,当时是人才辈出的年代,名臣刘基、  
  李善长和名将徐达、常遇春、朱文正、李文忠、蓝玉等人物也都写下了浓重  
  的色彩。  
  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朱家王朝能千秋万代,不惜屠杀功臣,先后  
  发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将大多能臣和名将清除干净,再次验证了“狡  
  兔死,走狗烹。飞鸟尽,弓箭藏。”。明初由朱元璋建立的严刑峻法《大明  
  律》和《大诰》以及废除宰相制度,严刑肃贪等政策制度最初都有美好愿  
  望,但后来无一不被曲解和变形,愿望事与愿违,伟大的朱元璋最终也没能  
  战胜历史的规则和自然法则。颇具有讽刺意味,在他死后不久,就发生了“靖  
  难之役”,他的儿子朱棣造反推翻了他认可的继承人朱允文。  
  朱元璋、朱棣的忍辱负重和霸气往往是当今中国人所缺乏的。朱元璋和朱棣的初期还是十分相似的,首先都是起步艰难,韬光养晦,成功之后十足的霸气。当今的中国正在崛起,西方各国戴着有色眼镜横加指责。大凡国家在立国之初往往较为强式,想当年主席、总理指点江山,邓公对国内外形式也挥洒自如。现在我们国家多年未经战事,全力经济建设,更要摆正心态,韬光养晦、一鸣惊人。朱元璋在初期缓称王,中期对张士城、陈有凉开始则是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建国对元朝则痛打落水狗。对外政策以和为主,但决不损害国家利益。“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这充分体现了朱元璋的性格,朱棣也完全继承了这一点,这对我们国家当前也有着现实意义。  
  看看过去的腥风血雨让我学会了珍惜,看看过去的文人的钢铁意志让我不得不为自己唏嘘,我门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那破晓时分。那一位位的雄才伟人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