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扬州1300字

2024-06-1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在清秀婉曲的瘦西湖两岸,缀以熔南秀北雄于一炉的扬州古典园林群,形成移步换景、相互因借的山水长轴;名寺古刹和古城墙垣绵延相属,名胜古迹和历史遗存散布其间。风韵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含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是镶嵌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成熟妩媚的少妇,那么扬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为杭州西湖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扬州瘦西湖却给人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单单一个“瘦”字,就诠释了她那独具的魅力。 ,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扬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萧,处处驻兰桡。”她好似少女的长发,一种不可或缺的美。虹桥景色优美,曾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在此指点江山,切磋诗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迹和动人的故事。康熙年间王渔洋有一首:“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更是脍炙人口。 

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是约一条600米的长堤。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此景即称“长堤春柳”。每当和煦春风吹到这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婀娜起舞,树影婆娑,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在这个少女的身上,有一条华美且夺目的腰带,她就是五亭桥。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五亭桥上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象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为什么能配置得如此和谐呢?答案就在桥洞。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瘦西湖的美是说不尽的,一切尽在它内在的美。 大家都知道古时的扬州多美景,多佳丽,所以扬州是因为他们而出名的,但归根到底,致使扬州闻名于世的,还是个月亮。杜牧的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尽道玄机。此景即为二十四桥,此人则为二十四桥上二十四个吹箫的美人。倘若那时无月,无桥,也不能白天观赏,美人也恐怕早与黑夜融为一体,只剩下那孤独的箫声了。诗人、艺术家往往在夜晚才能产生灵感,激发创作的火花,这时月亮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由月引发情思或借月抒情或寄情于月,多少诗人在这里为她倾情,对她迷恋,之后,便留下了一篇篇流芳千古的佳句。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就是对扬州月亮的肯定。

于此同时,月亮也为扬州获得“文化古城”的称号立下了汗马功劳。幸福,是让“诗意栖居、快乐生活”成为“人生只合扬州居”的最好诠释。建设幸福扬州,是市委市政府以幸福理念引领民生改善、推动人民幸福感增强,体现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至上的科学抉择。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