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孔融七岁就能让梨,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那在我们生活中又有多少个呢?

不一样的“让”体现了不一样的品德;不一样的“让”,体现了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让”体现了不一样的友爱 ; 不一样的“让”,体现了不一样的社会 。

而在暑假的一天里,我就见到了一个别具特色的“让”字.......

我好不容易挤上了一辆公交车 ,站在了一个座位旁,上面坐着一位年轻的叔叔。

那位叔叔身穿一件灰色羽绒服,正专心致志地看着《轮椅上的梦》,我知道,这是张海迪写的。

车走了没几站,有上来了一位老奶奶,手里抱着一个婴儿,站在我的后边。

老奶奶抱着婴儿站着,抱不动了,只好放下,可一放下婴儿就马上哭,只好再抱上来。司机见状,便问到:“那位同志学雷锋,给这位大妈让个座?”

车上没有人站起来让坐,我也不例外,因为老奶奶离我的位子太远了。

司机又喊了一遍。这一次 那位叔叔如梦初醒,抬起头,看了看周围的人,想说些什么,可又忍了回去,立刻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

老奶奶有座位坐了,也就轻松多了,怀着一颗感激的心,用一口不流利的普通话,一个劲地向那位叔叔说谢谢,而那位叔叔只是向她笑了笑,微微点了一下头。

车子又继续前行了经过了一个个的站点,又停了下来.......

那位年轻的叔叔蹲下身子,从他原本的座位下拿出了一把拐杖,夹在了腋下一拐一拐地走下车.......

天啊!他竟然是个残疾人!我的心头不经一震。

人让人,让出一份有爱。让座,只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事了,但不一样的人,让出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四肢健全的人,让出的是一份文明;身患残疾的人,让出的是一份浓浓的友爱,让出的是一个和谐、幸福的社会。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