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充满革命激情的社会。在这里朝气蓬勃,到处生发着一股促使人们奋发上进的强大动力。只要留意一下,儿乎随时随地都可以碰到发人深省的事情,象催春的战鼓,扣人心弦。 一九六三年夏天,我下乡去了两个多月,七月中旬才回来。一打开房门,就感到有点异样,有一种什么样的强光突然刺进眼帘。我连忙审视了一下房里的摆设。一切都同下乡前差不多,没有什么变化。最后犷在书桌上发现一件新鲜的东西。 这是一张自己绘制的贺帖。封面上画了一面红旗,当中镂着四个美术字“庆祝七一”。由于旗子画得特别鲜艳,在深黄色的书桌、藤黄色的台灯架和碧绿的灯罩之间,便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烘托得异常耀眼。刚才那一股强光正是从这里来的。 我赶忙卸下挎包,连尘土也来不及掸掉,就怀着极大兴趣,端详着这份迟收到的礼物。
“庆祝七一”几个字写得很稚气。祝字的 “卒”字旁边的一点,大约在涂写美术字时发生了某一个疏忽,给抹掉了。有些笔划该粗的细了,该细的又粗了。但是,从一些笔划的两棱被描成曲曲折折的波浪形的样子看来,作者显然用了很大的努力才完成这个创作。带着稚气的笔划,流露出天真纯洁的感情,洋溢着认真、严肃的神态,他那对党的生日的一股崇敬心意深深打动了我。 当我翻开贺帖的里页时,心情就更加激动了。 里页的一面是一组画。上面画着党徽,红色的镰刀和铁锤占了半页的位置;中间一行金色的阿拉伯字写着“1s21-lssse;下面是从报纸上临摹下来的雷锋像。虽然不十分相似,但是那顶倒卷上去的包耳的解放军帽,帽上的军徽,衣领上的军章,却画得特别清楚。用不着注解,就能一眼望出这是雷锋。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不大爱表扬孩子,毋宁说对他们更多的是严格的要求。
这一次我实在被孩子的行为感动了。 我想,作为一个小学生,把党的优秀儿子雷锋的形象同党的生日联系起来,这已经尽到他的最大的努力了。无论从逻辑的思维或形象的思维来看,这个构思都是有意义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雷锋是党培养出来的好党员,在学习雷锋的运动中,人们又很自然地把雷锋当成党员的典型,从对雷锋的无限祟敬中蕴蓄着对党的无限崇敬。一个小学生对党的理解,对雷锋的理解,表达出来,大概只能是如此简单明了而又形象化的了。但是,这样的结论正是逻辑的结论,这样的形象正是最生动的形象。我在辑,当他在设计构思这幅简单的画图的时候,他那颗纯朴的心在想些什么呢?当他一笔一笔地描绘这个伟大形象的时候,又是在想些什么呢?总会是一心一意要把雷锋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把自己的心愿和誓言融合在彩色里面一道画上去的吧!只能是这样。
党的教导,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都教育了孩子,下一代应当成为雷锋式的共产主义新人。 但是,在“七一”这一天,孩子所想的看来不止这一些。作为一个少先队员,他还关心着周围人们的进步,用雷锋的道德品质来衡量和要求所有的人。贺帖里页的另一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亲爱的爸爸妈妈,祝您们往后更加努 力,为党贡献自己的一切! 希望您们以雷锋作为榜样,做毛主席 的好党员。 儿子小杨 我读着这几句话,全身好象通过一股强烈的电流。这是一种激励,也是巨大的鞭策。 可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是党和毛主席对全国人居的伟大号召,成年人,特别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并不比青少年更轻一些。少年们至少由旧社会带来的旧习染要少得多,他们尚且那么全心全意地学习雷锋,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马虎一点呢?不是应当反过来说,更要加把劲么?
这一代人曾经象鲁迅说的,背着因袭的重担,肩负黑暗的闸门,放孩子们到光明宽阔的地方去;现在则必须同孩子们一道,甩掉因袭的势力,迈向更加光辉灿烂、壮丽庄严的未来。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从孩子的一番话我想到这句成语。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在我们的社会里,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就意味着落伍。 但是,这话又不全对。在我们的社会里,不前进是不允许的。在这伟大革命潮流中,前浪后浪、新人“旧”人,是一个无法分开的集体。这里面,有互相斗争,互相激励,互相推动,除了被抛弃的渣滓之外,这滚滚洪流永远是那么气势昂扬,奔腾澎湃,一往无前····一 新年到了,就让自己以这种赤子之心来迎接一九六四年第一个璀璨光辉的早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