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过而去之”是谓过去。在如今这个“活在当下”呼声正高的时代,这一观点也变得根基稳固,无法动摇。对于过去,我们想必也是习惯了替代、掩盖,也乐于接受空白。这种对过去的忽略,竟让我一瞬间觉得可怕。
那么,首先,过去是什么?
“过去”作为一种传承,是人认知、转变、超越的源动力。重大的过去被记载为历史。梁启超有言:“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身为庸碌之辈,吾等自不能名垂青史,亦不能翻云覆雨。然而人人皆有过去。过去之于个人,犹历史之于人类。唯有捭阖其中,汲取所需,方能诠释其意义。
不由联想到最近大放异彩的中微子。倘若光速的极限被打破,时下流行的“穿越”成为可能,不只是以《相对论》为蓝本的现代物理学面临险情,历史学也岌岌可危了。这莫不是人类对自身“过去”的不肯定么?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清楚地表明:“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从中可见,正视过去,是我们进步的思想底线和根本条件。
然而,不得不说,正视过去远不是也绝不是一味的回忆和沉湎。想起不暇自哀的秦人么,想起身死国灭的庄宗么?眼界的狭小往往在于目光的樊笼。与之相反,还有一些人只看到痛苦与失意,活在过去的阴影之下,惶惶不可终日。如此被过去击败,也只能茫然无依地漂浮于无休止的现在,滑进一个不真实的世界。过去的影响力,是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所以,我们对“过去”的态度,应当是理性而审慎的。
这让我想起《百年孤独》,“过去”是梅尔加德斯羊皮纸手稿上的预言,当一切消逝的时候,也是未来重新开始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打个比方,倘若我是函数,时间是自变量,随着它的前进我继续着我的未来,那我与未来的函数关系,竟取决于我的过去。所以我们必须从过去之中领悟,并在此基础上纠正未来的方向。
思路百转,终回起点。
综上所述:不要让过去毫无价值地过去,也不要和过去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