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7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欲知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的故事,早在很久以前便流传民间了。后来由吴承恩改写。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所谓“三国”是指“魏国”、“吴国”和“蜀国”。书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大志大义的曹操;忧国忧民的刘备。他们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还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性格暴躁的张飞;行侠仗义的关羽……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刘备和诸葛亮。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刘备与曹操性格不合的观点、表现出了曹操为人奸诈。同时也反映了刘备是“仁君”典型。  
  如果说,曹操是大奸大恶,刘备是仁君。那诸葛亮呢,他就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是因为他充实地掌握了长江冬季气候的变化;火烧博望坡,是因为他巧妙地利用了地理环境的自然特点;发明“木牛流马”,是因为他在战争中运用了科技发明的成果;空城计,是因为他了解司马懿疑心的心理特征……  
  《三国演义》里也插了许多的诗词,如: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  
   让,民无所争凇。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班白不负载,雨泽  
   如此,白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上田。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  
   ,以黜涉幽明。子养有如父与兄。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  
   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  
   昆虫。  
   这是曹操在他的乐府诗《对酒》中描绘出的一幅天下太平的美好蓝图。是啊,曹操何曾不想做一个平平凡凡的“贤相”呢?每个人希望的都是天下太平、太平盛世。从道理上说,我们,所有的人,只要是站在地球上的人,都是一家人,我们都是亲人呀,为什么我们要战争呢,战争,是对我们都没有好处的,就算有,也只是虚伪的表面而已,想想,我们现在期盼的是什么?是太平。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