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教授中国传统文化。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安徽许多学校开展了各种课后服务活动,如劳动教育与实践,艺术,体育,智力等小学老师在指导学生打鼓
在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安丰乡周中学出口处,学生在书法课上练习书法。新华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仁,礼,智,信到天人合一,从四时节气到民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巨大宝库,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今年9月起,《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始实施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相比,2022版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科中的重要作用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教授中国传统文化针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如何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系统传授知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付诸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题中之义
1.提高教师水平,增加人文素质。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中文学院教授曹胜高看来,教师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学术理论的匮乏,是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大部分师范院校不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 导致大量教师没有系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理论,主要观点和学术表达。
以数理化为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渗透这就要求相关教师不仅要对数学,物理,化学的古代史非常熟悉,还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人文精神和学术原则
如何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培养一批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要求的新时代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
一起工作,一起讨论2022年新课标颁布后,苏州高新区秦屿小学各教研组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一起学习讨论语文组结合新课标和校本课程,通过经典诵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团更注重中国民族音乐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在研讨中,教师们加深了对新课标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共同探讨了适应学校情况的教学策略
加强培训,提高素养曹胜高建议,师范类专业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设必修课,让师范生熟悉,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能够将其融入学科教育此外,还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编写各学科传统文化的参考资料,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参考,使他们尽快理解新课标所包含的文化常识和思想
2.优化课程体系,挖掘学科资源。
教育和课堂是重中之重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课程教学此前,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各学科协同,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覆盖,形成纵向有机衔接,横向协调的格局
对此,黑龙江五常市雅晨小学美术老师傅慧分享了自己的做法:从课本中提取传统文化,运用多媒体技术,开设美术鉴赏课在苏少班美术二年级的《玉文化》一课中,可以在讲解翡翠玉石的时候加一段视频,让学生提问,讲解和分析形状,功能,雕刻手法,寓意等问题傅辉说,微视频的加入增强了美术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使教学过程亲切轻松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古诗词,积累成语,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2022版新课标中,文化自信占据了重要位置我总结为:‘我为我来自中国而骄傲’,‘我会说中文’,‘我爱我的祖国’,‘我想成为我祖国文化的传承者’山东石林小学语文老师刘说她要求学生从小学一,二年级开始积累成语,名言,古诗词,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孩子从小对祖国的文化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自觉成为祖国文化的传承者
北师大中国文化学院郭老师认为,根据实际情况,改革或利用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将传统文化因素与课程要素进行整合重组,在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增加额外课程类别的情况下,创建新的课程文化,是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起点。
数学和物理教师可以挖掘和调动各种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比如选取古代数学经典语文教师可以围绕新课标提出的经典内容,人文典故,基本常识,文化传承等内容,组织文化主题单元,设计嵌入式主题学习课程郭建议道
除了挖掘学科内部资源,打破学科边界外,创建专业共同体也是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郭建议,支持学校内部跨专业,跨学科的教研组合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从人文学科渗透到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曹胜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第一,在各学科设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示范课程,让教师知道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育二是建立各学科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库,让教师有足够的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备课,上好课三是进行教育改革研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四是编写相关教学参考资料,教案,样题,试题库,让教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科的方向和考核方式
3.培育文化精神,推动长期实施。
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应该停留在知识讲解和单词记忆的表面,而应该培养文化精神,滋养文化情怀,实现以文化育人,以文化育人的效果,落实德育的根本任务。
郭指出,当前中小学存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理解肤浅,内涵理解不足等问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知识上,没有让传统文化实质性地培养学生的思想精神"她说,"仍有一些学校有强烈的引入学校特色和创新课程品牌的愿望,往往采用更快,更容易出成果的'创意'和'表演',使学校的传承教育变得肤浅,功利和浮躁
在她看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形成教学渗透,主题拓展,活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日前,杭州市育才邓云小学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昆曲表演艺术老师耿在讲座中介绍了昆曲的起源,行业,伴奏乐器和表演特点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昆曲班的小演员们展示了《林冲夜奔》,《园中一梦》等片段,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北京市顺义区建新小学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后服务,开设创意涂鸦,古青花韵,篆刻魅力,墨香,民间工艺等11门课程青花古韵社带领学生体验线描,彩画,将青花元素与儿童装饰图案之美有机结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在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和理解世界,拓展格局,提升境界,完善人格让学生了解课程和课文中蕴含的传统美德,知道优秀的人是什么样子,如何成长,特别关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善良团结,勤奋向上,乐观自信等人文精神曹胜高说
郭补充说,除了依靠完整的课程体系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借助网络媒体,可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同时,要充分发挥评价方式的导向作用,以素养为导向,进一步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完善评价机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长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