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清明节放假安排2022,以供大家参考!
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4月6日~8日请假3天,可拼8天假期。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时,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的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节日的清明,是民间寄放情感和慰劳自己的传统日子。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驽;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清明的主要习俗有:禁火、扫墓、踏青、蹴鞠、插柳等。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
1、踏青
踏青又叫做春游、古时候叫做探春、寻找春等,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所以这时候外出踏春早就已成为风俗。
2、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按照习俗,这一天一家人都会去已故亲人坟前扫墓,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种行为一方面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扫墓也是为了让已故的先人保佑后人。
3、吃青团
在我国部分南方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习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是由新鲜艾叶加糯米粉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食物,并且青团还是江南地区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
4、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所以民间就有清明节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5、放风筝
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这一习俗,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拉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假期安全提示
清明假期,建议各位家长做好疫情防控、孩子的品德、安全和学习教育:
1.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利用清明节带孩子学习英模事迹,培养良好的品质,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2.文明祭扫
倡导文明节俭的祭扫方式,扫墓是对祖先和已故亲人表示深切怀念的重要方式。
建议用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寄托哀思、祭奠先祖,弘扬社会新风气。
3.安全踏青
外出踏青时,注意预防花粉过敏;游玩时,拒绝危险举动,确保人身安全。
4.卫生保健
清明假期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期,节日期间请家长不带孩子前往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引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
请家长和孩子参加适当的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活动时,给幼儿垫上汗巾。
5.疫情防控
放假期间,仍然要按照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假期不远游或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家庭成员外出要佩戴好口罩,保持与他人的距离,不到人群密集处聚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6.饮食安全
讲究饮食卫生,严把“进口”关,不购买或食用“三无”食品、过期变质的食品,食用水果应清洗、削皮,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确保孩子一日三餐按时吃,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零食。
7.交通安全
带孩子外出时,切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时刻关注孩子,教育幼儿外出时一定紧跟家长,以免走失。
8.良好作息习惯
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早睡早起,避免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保护眼睛。
9.人身安全教育
加强防火安全教育,不准玩火,注意用电、用水安全。
做好预防溺水的教育,请您加强对孩子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和监护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