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凾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hán
  • 部首:
  • 笔画数:9
  • 五笔:BKCB

hán ㄏㄢˊ


  1. 同“函”。《字彙•凵部》:“凾,俗函字。”

英语 correspondence; a case; a box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子集下】【凵】 凾·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7

【韻會】函別作凾,非。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函」。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函」 後2.22.5合28068「函」 圅皇父鼎西周晚期集成2548「肣」 上(2).容.5「函」 說文‧𢎘部「凾」
「函」 前2.32.2合37545「函」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望1.125「肣」 說文或體
「函」 林2.19.14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
异体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凾”字头,请参考“圅”字:) 【卷七】【𢎘】 《說文解字》

舌也。象形。舌體𢎘𢎘𢎘𢎘亦聲。肣,俗圅从肉、今。胡男切

《說文解字注》

(圅)舌也。舌在口,所以言別味也。圅之言含也,含於口中也。按大雅毛傳曰:臄者,圅也。通俗文云:口上曰臄,口下曰圅。毛、服之圅皆卽說文之𩔞字。𩔞,頤也,故服云口下,毛則渾言之,口上口下不分耳。陸氏音義引許圅舌也之云以釋毛,去之遠矣。許圅與𩔞各字各義。毛、服用圅爲𩔞,圅借爲含,如席閒圅丈,圅人爲甲是也。周頌:實圅斯活。傳曰:圅,含也。謂叚借也。舌體㔾㔾。从㔾。舌有莖而如荂蕾,故从㔾。象形。二字各本誤在舌體上,今正。謂象舌輪郭及文理也。小徐云:說文篆如此。李陽冰非之,謂當作函。按如李說,易與臽混。今廣韵圅函別爲二字,則更非矣。㔾亦聲。胡男切。七部。


(肣)俗圅,从肉今。大雅音義引說文云:圅,舌也。又云:口裏肉也。按口裏肉也四字當在此下,釋从肉之意也。从今者,今聲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xĄn˧˥ 日语读音 IRERU HAKO韩语罗马 HAM

客家话 [海陆腔]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梅县腔] ham2粤语 haam4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