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坌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bèn
  • 部首:
  • 笔画数:7
  • 五笔:WVFF

bèn ㄅㄣˋ


  1. 尘埃。
  2. 聚积。
  3. 粗劣。
  4. 同“笨”,蠢笨。

英语 dust, earth; a bank of earth; to dig; to bring together

德语 zusammen bringen, zusammenbringen [alt]

法语 bêcher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详细字义


bèn

(1) 尘埃 [dust]

霏霏散浮烟,霭霭集微坌。——元好问《戊戌十月山阳雨夜》

又如:微坌(微尘)

词性变化


bèn

(1) 指尘土飞扬着落在物体上 [fly upward]

逆风扬尘,尘不及彼,还坌己身。——《四十二章经》

又如:坌并(飞扬洒落);坌起(飞起,扬起)

(2) 涌出 [gush]

如:坌溢(喷涌充溢);坌愤(郁愤迸发)

(3) 聚集;合 [assemble;gather]

敌四万众坌集,傅城而阵。——《宋史·种世衡传》

又如:坌沓(会合,聚合)

(4) 〈方〉∶翻起或松动泥土 [turn up the soil]

如:坌土;坌地

bèn

(1) 粗笨 [clumsy]

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笨鸟先飞。——· 关汉卿《陈母教子》

(2) 也说“笨鸟先飞”、“夯雀儿先飞”

咱们家没人,俗话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红楼梦》

又如:坌工(粗活,笨重的劳动);坌鸟先飞(笨鸟先飞,喻笨人做事比人先动手)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ㄅㄣˋbèn
  1. 灰塵。《說文解字·土部》:「,塵也。」金·元好問〈戊戌十月山陽雨夜〉詩二首之二:「霏霏散浮煙,靄靄集微。」

  1. 聚集。如:「坌集」。唐·元稹〈說劍〉詩:「君今困泥滓,我亦塵垢。」

  2. 方言。翻、刨的意思。如:「土」、「地」。《通俗編·雜字》引《廣異記》:「載鷙獸搏狂牛事云:『牛自埋身于土,獸成潭。』」

  3. 塵土撒落在物體上。《北史·卷九二·恩倖傳·齊諸宦者傳》:「(諸閹)​飛鞭競走,十數為群,馬塵必諸貴。」

  1. 笨重、不靈活。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我其實戴不的幞頭緊,穿不的朝衣。倒不如我這拂黃塵的布袍。漉渾酒的綸巾。」通「笨」。

  2. 愚蠢。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似那靈禽在後,你這等坌鳥先飛。」通「笨」。

  3. 粗糙的。元·王曄《桃花女·第一折》:「您穿的輕紗異錦,俺穿的是絹的這粗紬。」通「笨」。

  4. 粗重。元·秦𥳑夫《剪髮待賓·第一折》:「常著我左肩,那在這右肩,與人家做生活,打些活。」通「笨」。

© 作文档在线字典
【丑集中】【土】 坌·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4

【廣韻】【集韻】【韻會】𠀤蒲悶切,音𦯀。塵也,聚也,𠀤也。【司馬相如·哀秦二世賦】登陂陀之長阪,坌入曾宮之嵯峨。【後漢·禰衡傳】飛詞聘辯,溢氣坌湧。【唐書·儒學傳】坌集京師。

又【集韻】普悶切【正韻】步悶切,𠀤音炃。義同。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坋」。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坋」 說文‧土部「坌」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
异体字
𡛑
(说文解字未收录“坌”字头,请参考“坋”字:) 【卷十三】【土】 《說文解字》

塵也。从土分聲。一曰大防也。房吻切

《說文解字注》

(坋)𪋻也。凡爲細末糝物若被物者皆曰坋。如左氏芥其雞。賈逵云:季氏擣芥爲末,播其雞翼,可以坌郈氏雞。五行志,棄灰於道者黥。孟康云:商鞅以棄灰於道必坋人,坋人必鬥。故設黥㓝以絕其源,貨殖傳胃脯。晉灼云:燖羊胃以末椒薑坋之,皆是也。其音則後漢東夷傳注引說文蒲頓反爲長,今俗語如蓬去聲,按坋之言被也。从土分聲。房吻切。十三部。一曰坋,大防也。周南傳曰:墳,大防也。許釋墳爲墓,然則汝墳乃叚借字也。此義音當平聲。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pən˥˧ 日语读音 CHIRI NARABU ATSUMARU WAKUSAMA韩语罗马 PWUN现代韩语

客家话 [客英字典] fun3 [台湾四县腔] fun3 [海陆腔] fun3粤语 ban3 ban6

近代音 中古音 並母 慁韻 去聲 坌小韻 蒲悶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痕部 ;王力系统:並母 文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