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胞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bāo
  • 部首:
  • 笔画数:9
  • 五笔:EQNN

基本字义


bāo ㄅㄠˉ

  1. 〔细~〕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主要由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构成,有运动、营养和繁殖等机能。
  2. 同一父母所生的:~兄。~妹。同~(❶同父母所生的;❷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波(缅语同胞和亲戚的意思,缅甸人习惯用来称呼中国人,以表示亲切)。

英语 womb, placenta, fetal membrane

德语 Plazenta; Spore; leiblich

法语 cellule (géométrie)​,placenta,utérus,né des mêmes parents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详细字义


bāo

〈名〉

(1) (形声。从肉,包声。“包”亦兼表字义。本义:胎衣)

(2) 同本义 [afterbirth]

胞,儿生裹也。——《说文》

同胞之徒。——《汉书·东方朔传》

善臧我儿胞。——《汉书·外戚传》

(3) 又如:胞衣地(埋胞衣的地方);胞胎(犹胞衣。常指娘胎)

(4) 同胞 [compatriot]

(5) 〈形〉 同父母所生者。如:胞兄弟;胞姐妹;胞叔

(6) 同一国家的人。如:港胞;同胞(同国人);难胞

(7) 细胞的简称 [cell]。如:胞器;胞间隙

常用词组


胞波胞兄胞衣胞族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ㄅㄠbāo
  1. 胞衣。包裹在胎儿外面的薄膜。《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宫曰:『善臧我儿,丞知是何等儿也!』」唐·颜师古·注:「谓胎之衣也。」

  2. 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姊妹。《文选·东方朔·答客难》:「同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3. 今称同国或同民族的人。如:「同」。

  4. 病疮。《战国策·楚策四》:「夫疠虽痈肿疾,上比前世,未至绞缨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饿死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未集下】【肉】 胞·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廣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正韻】披交切,𠀤音拋。【說文】兒生裹也。【博雅】人四月而胞。【莊子·外物篇】胞有重閬,心有天遊。【註】胞,腹中胎。閬空曠也。【前漢·外戚傳】善臧我兒胞。【師古註】音苞。謂胎之衣也。

又【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

又【廣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𠀤音包。

又【集韻】方鳩切,否平聲。義𠀤同。

又【集韻】【韻會】𠀤蒲交切。與庖同。肉吏也。【禮·祭統】夫祭有畀輝胞翟閽者。【莊子·庚桑楚】湯以胞人籠伊尹。【前漢·百官公卿表】胞人,都水均官三長丞。【註】胞與庖同。胞人,主掌宰割者也。

又【五音集韻】匹貌切,音奅。面生氣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胞」 說文‧包部「胞」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异体字
𠣒 𦚽
【卷九】【包】 『說文解字』

兒生裹也。从肉从包。匹交切

『說文解字注』

(胞)兒生裹也。包謂母腹。胞謂胎衣。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箋云。今我獨不得父皮膚之氣乎。獨不處母之胞胎乎。釋文胞音包。今俗語同胞是也。其借爲脬字、則讀匹交切。脬者、旁光也。腹中水府也。从肉包。包子之肉也。不入肉部者、重包也。包亦聲。匹交切。古音在三部。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pɑu˥ 日语读音 ENA韩语罗马 PHO现代韩语越南语 bào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bau1 [陆丰腔] bau1 [海陆腔] bau1 [宝安腔] bau1 [客英字典] bau1 [梅县腔] bau1 [东莞腔] bau1 [客语拼音字汇] bau1粤语 baau1潮州话 bau1

近代音 幫母 蕭豪韻 平聲陰 包小空;滂母 蕭豪韻 平聲陰 拋小空;中古音 幫母 肴韻 平聲 包小韻 布交切 二等 開口;滂母 肴韻 平聲 胞小韻 匹交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蕭部 ;王力系统:幫母 幽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