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緐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fán
  • 部首:
  • 笔画数:14
  • 五笔:TXTI

fán ㄈㄢˊ


  1. 同“繁(䋣)”。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緐”字头,请参考“䋣”字。) 【未集中】【糸】 䋣·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𠀤音煩。【說文】馬髦飾也。《春秋傳》曰:可以稱旌䋣。【韻會】繁,通作䋣。【玉篇】䋣,亦作𥿋

又【集韻】蒲官切,音槃。義同。

又【集韻】蒲波切,音婆。姓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繁」。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繁」 班簋西周早期集成4341「繁」 包2.90「繁」 說文‧糸部「緐」
「繁」 師虎簋西周中期集成4316「𥿋」 郭.緇.18「𥿋」 說文或體
「繁」 吳王御士叔䋣簠西周晚期集成4527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
异体字
𥿋
(说文解字未收录“緐”字头,请参考“䋣”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馬髦飾也。从糸𣫭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𦅳,䋣或从𢍙𢍙,籒文弁。附袁切

《說文解字注》

(䋣) 馬髦飾也。馬髦,謂馬鬛也。飾亦妝飾之飾。葢集絲絛下垂爲飾曰緐。引申爲緐多,又俗改其字作繁,俗形行而本形廢,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矣。至若鄭注周禮、禮記之繁纓,繁讀爲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此易字之例,其說與許說絕殊。从糸𣫭各本下有聲字。非也,今刪。𣫭者,艸盛上出。故从系𣫭會意,猶之𦇨字亦以𣫭縣會意也。附袁切。十四部。春秋傳曰:可㠯稱旌緐乎。哀卄三年左傳文。

(𦅳)䋣或从𢍍 以弁形聲。𢍍,籒文弁。見兒部。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fĄn˧˥

粤语 faan4 po4

近代音 中古音 奉母 元韻 平聲 煩小韻 附𡋡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寒部 ;王力系统:並母 元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