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対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duì
  • 部首:
  • 笔画数:7
  • 五笔:YFY

duì ㄉㄨㄟˋ


  1. 同“對”,日本新字体。

英语 correct, right; facing, opposed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対”字头,请参考“對”字。) 【寅集上】【寸】 對·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1

【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𠀤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𡭊。【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又【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

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

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

又對簿。【史記·李將軍傳】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又敵也。【吳陸遜曰】劉備今在境界,此疆對也。

又凡物𠀤峙曰對。【杜甫·萬丈潭詩】山危一徑盡,岸絕兩壁對。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對」。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對」 甲740合30600「對」 作父乙尊西周早期集成5975「對」 說文‧丵部「対」
「對」 佚657合18755「對」 貉子卣西周早期集成5409「對」 說文或體
「對」 𤯍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614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日本
异体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対”字头,请参考“𡭊”字:) 【卷三】【丵】 《說文解字》

譍無方也。从丵从口从寸。對,對或从士。漢文帝以爲責對而爲言,多非誠對,故去其口以从士也。都隊切文四,重二

《說文解字注》

(𡭊)𧭭無方也。聘禮注曰:對,荅問也。按對、荅古通用。云𧭭無方者,所謂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以大者則大鳴,叩以小者則小鳴也。無方故從丵口。从丵口。从寸。寸,法度也。丵口而一歸於法度也。都隊切。十五部。


(對)𡭊或从士。漢文帝㠯爲責對而面言,依廣韵訂。多非誠對,故去其口㠯從士也。鍇曰:士,事也。取事實也。按篇、韵皆作土,未知孰是。趙氏明誠曰:據古鐘鼎皆作對。是漢文亦從古耳,非肊更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tuei˥˧ 日语读音 MUKAU NARABU AITE韩语罗马 TAY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