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嗄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á shà
  • 部首:
  • 笔画数:13
  • 五笔:KDHT

基本字义


shà ㄕㄚˋ

     ◎ 嗓音嘶哑。

其它字义


á ㄚˊ

     ◎ 同“2”。

英语 hoarse of voice

德语 heiser

法语 ah ! (exclamation)​,rauque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详细字义


shà

〈形〉

(1) 声音嘶哑的 [hoarse]

终日嚎而嗌不嗄。——《老子》

(2) 又如:嗄哑,嗄嘶(嗓音嘶哑)

词性变化


shà

〈叹〉

(1) 什么 [what]——表示否定

我要丢个干干净,看你嗄法把我治。——· 蒲松龄《聊斋俚曲集》

(2) 旧时仆役对主人、下级对上级的应诺声 [yes]

“带进来”。两边军士应一声“嗄”,即将牛皋推至面前。——《说岳全传》

(3) 另见 á

基本词义


á

〈叹〉

(1)“啊”( á )。表示省悟或惊奇 [ah]

嗄!难道这里是没有地方官的么?——·佚名《新编五代史平话》

(2) 另见 shà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ㄕㄚˋshà
  1. 声音嘶哑。《老子·第四八章》:「终日号而不,和之至也。」

ㄚˊá
  1. 表疑问或反诘的语气。如:「!有这种怪事?」

© 作文档在线字典
【丑集上】【口】 嗄·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10

〔古文〕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所嫁切,沙去聲。【玉篇】聲破。【集韻】聲變也。【老子·道德經】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也。【集韻】或作𣣺

又【廣韻】於犗切【集韻】【正韻】於邁切【韻會】幺邁切,𠀤音隘。【廣韻】聲敗。【集韻】氣逆也。楚人謂啼極無聲爲嗄。

又【集韻】乙界切,噫去聲。亦氣逆也。或作噎。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
异体字
𠷚 𣣺
【卷二】【口】 『說文解字』

飯窒也。从口壹聲。烏結切

『說文解字注』

(噎)飯窒也。王風。中心如噎毛曰。謂噎憂不能息也。噎憂雙聲。憂卽終日號而不嚘之嚘。氣逆也。今本毛傳譌脫。惟玉篇不誤。鄭風傳。憂不能息。憂亦讀爲嚘。欠部曰。欭、嚘也。欭嚘卽噎憂。劉氏台拱說。从口。壹聲。烏結切。十二部。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ʂɑ˥˧; ɑ˧˥ 日语读音 KARERU韩语罗马 SA AY

客家话 [海陆腔] sa5 sia5 ha5 ha3 [梅县腔] sa5 [台湾四县腔] sa5 sia5 ha5 [客英字典] sa5粤语 aa2 saa3潮州话 a6

近代音 中古音 審生母 禡韻 去聲 嗄小韻 所嫁切 二等 開口;影母 夬韻 去聲 喝小韻 於犗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心母 模部 ;王力系统:山母 魚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