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鬄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 部首:
  • 笔画数:18
  • 五笔:DEJR

ㄉ〡ˋ


  1. 假发。

ㄊㄧˋ


  1. 剃发。也作“剃”。
  2. 通“剔”。 ①支解牲体。 ②治理;除去。

法语 perruque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ㄊㄧˋ
  1. 假髮。《莊子·天地》:「禿而施,病而求醫。」

  1. 剔除毛髮。《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其次毛髮嬰金鐵受辱。」《宋史·卷三六一·張浚傳》:「兀朮僅以身免,亟其須髯遁歸。」

© 作文档在线字典
【亥集上】【髟】 鬄·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計切,音替。【說文】髲也。【玉篇】髢本字。詳髢字註。

又【類篇】剃也。【前漢·司馬遷傳】其次鬄毛髮嬰金鐵受辱。

又與剔同。【詩·魯頌·狄彼東南箋】狄當作剔。剔,治也。【釋文】韓詩作鬄,除也。

又【周禮·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註】肆,讀爲鬄。羊鬄者,所謂豚解也。【儀禮·士喪禮】其實特豚四鬄去蹄。【註】鬄,解也。四解之殊肩𩩙而已。

又【廣韻】【集韻】𠀤思積切,音惜。

又【集韻】【韻會】𠀤大計切,音弟。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義𠀤同。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鬄」 說文‧髟部「鬄」
「髢」 說文或體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
异体字
𩬲 𨲎
【卷九】【髟】 《說文解字》

髲也。从髟易聲。髢,鬄或从也聲。先彳切。又,大計切

《說文解字注》

(鬄)髲也。庸風。不㞕髢也。箋云。髢、髲也。不絜者不用髲爲善。左傳。衞莊公見己氏之妻髮美。使髡之。以爲呂姜髢。按鬄與𩮜義別。音亦有異。从髟。易聲。大計切。古音在十六部。从易爲正。大徐又載先彳切。誤。

(髢)鬄或从也聲。古易聲在十六部。也聲在十七部。合韵冣近。此字今音大計切。於也聲得之。地亦也聲。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tʰi˥˧ 日语读音 KAMOJI

客家话 [海陆腔] ti5 [客英字典] ti5 [台湾四县腔] ti5 [梅县腔] ti5粤语 tai3潮州话 ti3

近代音 中古音 心母 昔韻 入聲 昔小韻 思積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錫部 ;王力系统:定母 錫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