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茲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 部首:
  • 笔画数:9
  • 五笔:AXXU


  1. 草木滋盛。
  2. 年。
  3. 今,現在。
  4. 代詞。表示指示。 ①相當於“此”、“這”。 ②相當於“這樣”。
  5. 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愈益”、“更加”。後作“滋”。
  6. 語氣詞。相當於“哉”。
  7. 蓐,草席。
  8. 姓。

ㄘˊ


  1. 〔龜茲〕見“龜(qiū)”。

英语 now, here; this; time, year

德语 hiermit

法语 ceci,maintenant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詳細字義


(形聲。據《說文》,从艸,滋省聲。本義:草木茂盛) 同本義 [grow]

茲,草木多益也。——《說文》

五藏之氣,故色見青如草茲者死。——《素問·五藏生成論》

又如:茲茲(增加繁殖)

詞性變化


(1)[year]

今茲美禾,來茲美麥。——《呂氏春秋》

(2) 草蓆 [straw mat]

蓐謂之茲。——《爾雅》。注:「茲者,蓐席也。」

毛叔鄭奉明水, 衛康叔封布茲。——《史記》

(3) 現在;此時 [now;at present]

茲予大享於先生,爾祖其從與享之。——《書·盤庚上》

(1) 這個,此 [this]

總茲戎重。——南朝· 丘遲《與陳伯之書》

揮手自茲去。——· 李白《送友人》

茲遊快且愧矣。——《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而母立於茲。——· 歸有光《項脊軒志》

又如:茲事體大(此事牽連甚廣,關係重大)

(2) 這裏 [here]

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論語》

(3) 另見

通「滋」。益,愈加[more]

由由乎茲免。——《管子·小問》

行地茲遠。——《管子·小匡》

賦斂茲重。——《漢書·五行志七》

基本詞義


(1) ——「龜茲」( Qiūcí):古代西域的國名,唐代征服東突厥時曾在此設郡,舊址在今新疆庫車縣一帶

(2) 另見

© 作文档在线字典
  1. 此。如:「念茲在」。《論語·子罕》:「文王既沒,文不在乎?」

  1. 更加。《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下》:「賦斂重,而百姓屈竭。」通「滋」。

  2. 現在。《史記·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傳》:「今臣生十二歲於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

  1. 年、時。《孟子·滕文公下》:「今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文選·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

  2.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茲無還。

ㄘˊ
  1. 參見「龜茲 」條。

© 作文档在线字典
【申集上】【艸】 茲·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古文〕𦱳茊【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𠀤音孜。【說文】草木多益也。

又【爾雅·釋詁】此也。【書·大禹謨】念茲在茲。

又蓐席也。【爾雅·釋器】蓐謂之茲。【公羊傳·桓十六年】屬負茲舍不卽罪爾。【註】諸侯有疾稱負茲。

又【史記·周本紀】康叔封布茲。【徐廣曰】茲,藉草之名。

又【通志·氏族略】宋茲成,墊江人。

又通滋。【前漢·五行志】賦歛茲重。【揚子·太𤣥經】天不之茲。

又【荀子·正論篇】琅玕龍茲。【註】與髭同。

又【篇海】音慈。龜茲,國名。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茲」 鐵694 「茲」 商尊西周早期集成5997 「茲」 郭.緇.1 「茲」 說文‧艸部 「茲」 睡.為51 「茲」 「兹」 「茲」
  「茲」 陳純釜戰國集成10371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
异体字
𢆶 𦱳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艸木多益。从艸,兹省聲。子之切〖注〗𦱳、茊,古文。

《說文解字注》

(茲)艸木多益。詩小雅:兄也永歎。毛曰:兄,茲也。戴先生毛鄭詩考正曰:茲今通用滋。說文茲字說云:艸木多益。滋字說云:益也。韋注國語云:兄,益也。詩之辭意言不能如兄弟相救,空滋之長歎而已。按大雅職兄斯引傳亦云兄,茲也。从艸,絲省聲。絲宋本作茲,非也。兹從二𤣥,音𤣥,字或作滋。茲從絲省聲。韵㑹作𢆶聲。𢆶者,古文絲字。滋孶鷀皆茲聲,子之切。一部。經典:茲,此也。唐石經皆誤作茲。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tsɿ˥ 唐代读音 *tziə dzhiə日语读音 SHIGERU MASU MUSHIRO韩语罗马 CA现代韩语

客家话 [海陆腔] zih1 [东莞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陆丰腔] cih1 [宝安腔] zu1 | cu2 [客英字典] zih1 [梅县腔] zii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zi1粤语 ci4 zi1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