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捊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póu
  • 部首:
  • 笔画数:10
  • 五笔:

póu ㄆㄡˊ


  1. 引取;聚集。《説文•手部》:“捊,引取也。”《李陵變文》:“何得蚊蚋拒於長風,螻蟻捊於大樹。”

pōu ㄆㄡ


  1. 以手捧物。《集韻•矦韻》:“捊,掬也。”

ㄈㄨ


  1. 击。《集韻•虞韻》:“捊,擊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ㄆㄡˊpóu
  1. 引聚、聚集。《詩經·大雅·綿》「捄之陾陾,度之薨薨」句下漢·鄭玄·箋:「捄,捊也。」唐·孔穎達·正義:「《說文》云:『,引取也。』故以捄為,言取壤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卯集中】【手】 捊·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古文〕㩠【唐韻】步侯切【集韻】【正韻】蒲侯切,𠀤音裒。【說文】引取也。【禮·禮運】人情以爲田。【註】田,人所捊治也。【疏】謂以手捊聚,卽耕種耘鋤也。

又【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𠀤音庖。與掊同。

又【集韻】房尤切,音浮。

又方鳩切,讀若可否之否平聲。義𠀤同。

又芳無切,音敷。擊也。

又【集韻】【韻會】𠀤普溝切,剖平聲。掬也。禮運註,又音。 【說文】捊,或从包作抱。【集韻】或作抔。互詳抔抱二字註。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捊」 說文‧手部「抱」 睡.日甲45背「捊」
「抱」 說文或體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
异体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引取也。从手孚聲。抱,捊或从包。步侯切〖注〗臣鉉等曰:今作薄報切。又,以爲褱袌字,非是。

《說文解字注》

(捊)引埾也。埾,各本作取,今正。詩釋文作埾,今本譌爲取土二字,非也。埾義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玉篇正作引聚也。大雅:捄之陑陑。傳曰:捄,虆也。陑陑,眔也。箋云:捄,捊也。度,𢪩也。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此引聚之正義,箋與傳互相足。賓筵之仇,鄭讀爲𣂏。此捄,鄭釋爲捊。皆於其音之相近得其義也。常棣:原隰裒矣。傳云:裒,聚也。此重聚不重引,故不言引但言聚也。裒者,捊之俗。易:君子以裒多益寡。鄭、荀、董、蜀才作捊,云取也。此重引,故但言取也。从手孚聲。步侯切。三部。詩曰:原隰捊矣。六字小徐本有,玉篇引亦有。


(抱)捊或从包。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爲褱袌字,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pʰou˧˥; pʰou˥; fu˥ 日语读音 KAKIATSUMERU

客家话 [梅县腔] piau1 [台湾四县腔] feu2 pieu2 [客英字典] feu2 piau2 [海陆腔] feu2 piau2潮州话 pau5

近代音 中古音 並母 肴韻 平聲 庖小韻 薄交切 二等 開口;並母 侯韻 平聲 裒小韻 薄侯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蕭部 ;王力系统:並母 幽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