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膟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 部首:
  • 笔画数:15
  • 五笔:EYXF

ㄌㄩˋ


  1. 肠间脂肪:“(河豚)腹中之~曰西施乳。”
  2. 古代祭祀用的牲血:“鸾刀以刲,取~膋,乃退。”

英语 fat

© 作文档在线字典
【未集下】【肉】 膟·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1

【廣韻】呂卹切【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𠀤音律。【說文】血祭肉也。【玉篇】膟膋。【詩·小雅·或燔或炙傳】燔取膟膋。

又【集韻】一曰腸閒脂。【禮·郊特牲】取膟膋,燔爎升首,報陽也。【註】膟膋,腸閒脂也。【正字通】祭則合蕭𦶟之,使臭達牆屋也。

又【集韻】朔律切,音率。義同。 【說文】本作𦝭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𦝭」 說文‧肉部       「膟」
      「膟」 說文或體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
异体字
𦝭
(说文解字未收录“膟”字头,请参考“𦝭”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血祭肉也。从肉帥聲。 膟,𦝭或从率。呂戌切

《說文解字注》

(𦝭)血祭肉也。郊特牲曰:取膟膋燔燎升首。報陽也。鄭云:膟膋,腸閒脂也。朝事時,取牲膟膋燔於爐炭。至薦孰之時,又取膟膋與蕭合燒之。按此注謂膟膋、腸閒脂,二字一物,祭義注云:膟膋,血與腸閒脂也。則以血釋膟,以腸閒脂釋膋,略同許說。小雅: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正與祭義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膋乃退語相合。毛云:毛以吿純也。膋,脂膏也。血以吿殺,膋以升臭,合之黍稷,實之於蕭,合馨香也。葢說禮家以膟當詩之血,故許云血祭。鄭注祭義同。考之郊特牲,血祭與燔膟膋各事,膟膋自是一物。郊特牲注爲長也。許云血祭肉者,肉是衍字,血祭不容有肉。祭義疏引說文、字林:膟,血祭。無肉字。釁字下亦云血祭。从肉帥聲。吕戌切。十五部。

(膟)𦝭或从率。今毛傳、禮記皆作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客家话 [梅县腔] lut8 [海陆腔] lut8 [客英字典] lut8 [台湾四县腔] lut8粤语 leot6

近代音 中古音 來母 術韻 入聲 律小韻 吕(䘏)〔卹〕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來母 沒部 ;王力系统:來母 物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