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缒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zhuì
  • 部首:
  • 笔画数:12
  • 五笔:XTNP

zhuì ㄓㄨㄟˋ


  1. 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城而下。

英语 climb down rope; hang by rope

法语 suspendre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详细字义


zhuì

(1) (形声。从糸( ),追声。本义:糸在绳子上放下去)

(2) 同本义 [let down (with a rope)]

缒,以绳有所悬也。——《说文》

夜缒纳师。——《左传·襄公十九年》

子占使师夜缒而登。——《左传·昭公十九年》

[烛之武]夜缒而出。——《左传·僖公三十年》

敌兵攻城,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宋史》

又如:缒关(从关门旁缘绳而下);缒城(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

(3) 拽;拉 [pull;draw]

如:缒牛(拉牛;牵牛);缒手(拉手)

词性变化


zhuì

(1) 绳索 [rope]

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左传》

又如:缒绝(绳断);系缒(系结绳索)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缒”字头,请参考“縋”字。) 【未集中】【糸】 縋·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廣韻】【集韻】【韻會】𠀤馳僞切,音膇。【正韻】直類切,音隊。【說文】以繩有所懸也。【博雅】縋,繩索也。【左傳·僖三十年】夜縋而出。【註】縋,縣城而下。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縋」。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縋」 說文‧糸部「縋」 「缒」「缒」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
异体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缒”字头,请参考“縋”字:) 【卷十三】【糸】 《說文解字》

以繩有所縣也。《春秋傳》曰:“夜縋納師。”从糸追聲。持僞切

《說文解字注》

(縋)㠯繩有所縣也。縣者,系也。以繩系物垂之是爲縋。縋之言垂也。玄應引縣下有鎮。春秋傳曰:夜縋納師。見左傳襄十九年。从糸追聲。持僞切。按當持位切。古音在十五部。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tʂuei˥˧

粤语 zeoi6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