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𢖽
𢖽字的意思解释
𢖽
  • 拼音: zhì
  • 部首:
  • 笔画数:7
  • 五笔:

𢖽

zhì ㄓˋ


  1. 同“志”。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𢖽”字头,请参考“志”字。) 【卯集上】【心】 志·康熙筆画:7 ·部外筆画:3

〔古文〕𢗍【唐韻】【集韻】【韻會】職吏切【正韻】支義切,𠀤音鋕。【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又【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又準志也。【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又章志也。【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又本志也。【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又記也。與誌同。或作識。【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又【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又箭鏃也。【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又叶眞而切,音支。【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
异体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𢖽”字头,请参考“志”字:) 【卷十】【心】 《說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說文解字注》

(志)意也。从心㞢,㞢亦聲。按此篆小徐本無,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補此爲十九文之一。原作从心之聲,今又增二字,依大徐次於此。志所以不錄者,周禮保章氏注云:志,古文識。葢古文有志無識,小篆乃有識字。保章注曰:志,古文識。識,記也。哀公問注曰:志讀爲識。識,知也。今之識字,志韵與職韵分二解,而古不分二音,則二解義亦相通。古文作志,則志者,記也,知也。惠定宇曰:論語賢者識其大者,蔡邕石經作志。多見而識之,白虎通作志。左傳曰:以志吾過。又曰且曰志之。又曰歲聘以志業。又曰吾志其目也。尙書若射之有志。士喪禮志矢注云志猶擬也。今人分志向一字,識記一字,知識一字。古衹有一字一音。又旗幟亦卽用識字,則亦可用志字。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志之所之不能無言,故識从言。哀公問注云志讀爲識者,漢時志識已殊字也。許心部無志者,葢以其卽古文識而識下失載也。職吏切。一部。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