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杵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chǔ
  • 部首:
  • 笔画数:8
  • 五笔:STFH

基本字义


chǔ ㄔㄨˇ

  1. 舂米或捶衣的木棒:~臼。砧~。~臼交(旧称互相不嫌贫贱的朋友)。
  2. 用长形的东西戳:~了他一拳。

英语 pestle; baton used beat clothes

法语 pilon,battoir à linge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详细字义


chǔ

〈名〉

(1) (形声。从木,午声。本义:舂米的棒槌)

(2) 同本义 [pestle]

杵,舂杵也。——《说文》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

(3) 又如:杵臼交(不嫌贫贱的交情);杵臼(杵与臼);杵头(杵)

(4) 捶衣用的短木棒 [battling stick]。如:杵砧(捣衣的槌棒与垫石);杵声(棒槌捣衣的声音)

(5) 筑墙、筑堤时,用来填实泥土的棒槌 [trip-hammer]

筑谓之杵。——《广雅》

杵以梧。——《礼记·杂记》

(6) 又如:杵声(筑城填土的杵槌声);杵木(筑土的木槌)

(7) 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形如杵 [pestle-like weapon]

词性变化

chǔ

〈动〉

(1) 捣,砸 [pestle]

傲童不讴歌,舂筑者不相杵。——《新书》

(2) 用长形的东西戳 [poke]。如:用指头杵他一下

常用词组


杵杖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ㄔㄨˇchǔ
  1. 舂米、捣药、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圆木棒。由上细下粗的坚木做成。如:「药」、「杵臼」。《易经·系辞下》:「断木为,掘地为臼。」唐·储光羲〈田家杂兴〉诗八首之一:「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

  2. 兵器名。因形如而得名。《书经·武成》:「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宋史·卷二七九·呼延赞传》:「及作破阵刀、降魔;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

  1. 捅、突刺。如:「拿指头他一下。」

  2. 呆立不动。如:「你在那里干嘛?」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辰集中】【木】 杵·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唐韻】【韻會】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𠀤音處。【說文】舂杵也。【易·繫辭】斷木爲杵,掘地爲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禮·雜記】杵以梧。【註】所以擣也。

又砧杵,槌衣具。【儲光羲·田家雜興詩】秋山響砧杵。

又【前漢·天文志】彗星曰天杵。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杵」 說文‧木部「杵」 睡.日甲8背「杵」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卷六】【木】 『說文解字』

舂杵也。从木午聲。昌與切

『說文解字注』

(杵)舂杵也。舂、擣粟也。其器曰杵。繫辭曰。𣃔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從木。午聲。昌與切。五部。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tʂʰu˨˩˦ 唐代读音 chiǔ日语读音 KINE韩语罗马 CE现代韩语越南语 ngỏ

客家话 [梅县腔] chu3 [海陆腔] chu3 [客英字典] chu3 [台湾四县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u1 cu3 [宝安腔] cu3粤语 cyu5

近代音 穿母 魚模韻 上聲 杵小空;中古音 穿昌母 語韻 上聲 杵小韻 昌與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模部 ;王力系统:昌母 魚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