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傴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 部首:
  • 笔画数:13
  • 五笔:WAKK

基本字义


ㄩˇ

     ◎ 见“”。

英语 humpback; stoop

德语 bucklig

法语 incliné,bossu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ㄩˇ
  1. 驼背、背脊弯曲的。《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人。」《礼记·问丧》:「秃者不免,者不袒。」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子集中】【人】 傴·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11

【唐韻】於武切【集韻】【韻會】委羽切,𠀤於上聲。【說文】僂也。【左傳·昭七年】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禮·喪服制】傴者不袒。【註】袒露膊傴者可憎,故不露。【淮南子·齊俗訓】傴者,使之塗。【註】傴人塗地,因其俛也。 俗讀若偶,別作𤹪𠀤非。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傴」 說文‧人部「傴」「伛」 「傴」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
异体字
𢉴 𤹪
【卷八】【人】 『說文解字』

僂也。从人區聲。於武切

『說文解字注』

(傴)僂也。問䘮注曰。傴、背曲也。通俗文。曲脊謂之傴僂。引伸爲鞫窮。恭敬之意。又莊子。以下傴拊人之民。借爲煦嫗字。左傳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析言之實無二義。从人。區聲。於武切。古音在四部。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jy˨˩˦ 唐代读音 qiǒ日语读音 KAGAMU SEMUSHI韩语罗马 KWU现代韩语

客家话 [梅县腔] ki1 eu3 [台湾四县腔] ji1 eu1 ku1 [客语拼音字汇] ku1 ku3 [宝安腔] ji3 [客英字典] ki1 [海陆腔] ri1 eu1 ku1粤语 jyu2

近代音 溪母 魚模韻 上聲 傴小空;中古音 影母 麌韻 上聲 傴小韻 於武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侯部 ;王力系统:影母 侯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