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戲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 部首:
  • 笔画数:17
  • 五笔:HGKA

ㄒㄧˋ


  1. 玩耍:遊~。兒~。嬉~。~豫(嬉游逸樂)。二龍~珠。
  2. 嘲弄,開玩笑:~言。~弄。~謔(用詼諧有趣的話開玩笑)。
  3. 戲劇,也指雜技:一出~。黃梅~。看~。演~。皮影~。

ㄏㄨˉ


  1. 〔於(wū)~〕同“嗚呼”。

英语 theatrical play, show

德语 Akt (S, Kunst)​,Drama (S)​,Schauspiel (S)​,Theaterstück (S)​,scherzen, einen Spaß machen, sich über jdn lustig machen (V)​,spielen (V)​,Xi (Eig, Fam)

法语 pièce de théâtre,spectacle,s'amuser avec,jouer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詳細字義


(1) 戱、戲

(2) ——“於戲”( wūhū):同“嗚呼”( wūhū)

(3) 另見 xì;huī

基本詞義


戱、戲 huī

〈名〉

通“麾”。將軍的旌旗 [standard of a commander]

如:戲戟(有旗的戟);戲下(在主帥的旌麾之下。引申爲部下)

詞性變化

huī

〈動〉

(1) 指揮 [command;direct]

如:戲竹(指揮奏樂的用具)

(2) 另見 hū;xì

基本詞義


戲、戲

〈名〉

(1) (形聲。从戈。䖒( )聲。本義:一種兵器)

(2) 同本義 [weapon]

(3) 假借爲“麾”。軍隊中的帥旗 [flag]

兵罷戲。——《史記·高帝紀》。正義:“大旗也。”

戲下騎從者八百餘人。——《漢書·項籍傳》。注:“大將之旗。”

(4) 側翼 [side wing]

戲,三軍之偏也。——《說文》段玉裁注:“偏爲前拒之偏,謂軍所駐之一面也。”

(5) 指歌舞雜技等的表演 [play;sport]

雲煙古寺聞僧梵,燈火長橋見戲場。——· 陸游《出遊》

又如:戲場(表演歌舞雜技的場子);散戲;猴戲;遊戲;排戲;配戲(配合主角演戲);扮戲

(6) 戲劇 [drama;play]

明湖居本是個大戲園子,戲臺前有一百多張桌子。——《老殘遊記》

又如:戲提調(戲曲演出時負責安排戲碼、分配演員、場面調度等事務的人);戲面(假面具);戲頭(宋代戲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戲;黃梅戲

(7) 遊戲 [game]

尚促織之戲。——《聊齋志異·促織》

(8)

詞性變化

〈動〉

(1) 角鬥,角力 [wrestle]

少室周趙簡子之右,聞 牛談有力,請與之戲,弗勝,致右焉。——《國語·晉語九》韋昭注:“戲,角力也。”

(2) 開玩笑,耍笑捉弄 [make fun of]

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論語·陽貨》

智襄子韓康子而侮 段規。——《國語·晉語九》

又如:戲辱(戲弄侮辱);戲婦(戲弄新娘);戲說(開玩笑)

(3) 遊戲;戲耍 [play]

吳用見了,便教軍校迎敵戲戰,他若追來,乘勢便退。——《水滸傳》

劇孟行大類 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戲。——《史記·遊俠列傳》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聊齋志異·促織》

留連戲蝶。——·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門外戲。——《世說新語·方正》

又如:戲適(遊戲消遣);戲娛(遊戲娛樂)

(4) 另見

常用詞組


戲班戲報子戲本戲場戲詞戲單,戲單兒戲法戲館子戲劇戲弄戲樓戲路戲迷戲目戲評戲曲戲耍戲臺戲談戲文戲侮戲箱戲笑戲謔戲言戲眼戲衣戲園子戲院戲樂戲照戲裝戲子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ㄒㄧˋ
  1. 玩耍、嬉遊。如:「嬉」、「遊戲人間」。《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嬰兒相與也,以塵為飯,以塗為羹。」《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於樹下。」

  2. 開玩笑、嘲弄。如:「戲弄」。《論語·陽貨》:「前言之耳!」《國語·晉語九》:「智襄子韓康子而侮段規。」

  1. 一種以言語、表情或歌舞等傳達意念的表演。如:「演」、「唱」、「京」、「猴」、「布袋」、「歌仔」。

  2. 姓。如三國時魏國有戲志才。

ㄏㄨㄟhuī
  1. 軍中用以指揮的大旗。《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兵罷戲下,諸侯各就國。」《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戲下騎從者八百餘人。」通「麾」。

  1. 指揮。《漢書·卷五二·灌夫傳》:「(田)​蚡乃騎縛夫置傳舍。」通「麾」。

ㄏㄨ
  1. 參見「於戲 」條。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卯集中】【戈】 戲·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3

【廣韻】【集韻】【韻會】香義切【正韻】許義切,𠀤希去聲。【說文】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

又【廣韻】戲弄也。【禮·坊記】閨門之內,戲而不歎。【註】戲謂孺子言笑者。

又謔也。【詩·衞風】善戲謔兮。

又嬉也。

又姓。【魏志】穎川戲志才。

又【廣韻】古文呼字。註詳口部五畫。

又【廣韻】許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宜切,𠀤音羲。【集韻】嗚戲,歎辭。○按《廣韻》旣入虞韻,云古文呼字,又入支韻。亦訓歎辭,則戲字二音,本皆可讀。《正字通》云:詩於戲卽嗚呼,歎辭也或嘉美,或悲傷。末代文士輒爲體例,若哀誄祭文,卽爲嗚呼,封拜冊命,卽爲於戲。謂嗚呼爲哀傷,於戲爲歎美,妄爲穿鑿,其說誠是。然謂呼與戲通,則戲可讀呼,呼仍不可以讀戲,以戲字有羲音,呼字止入七虞也。

又與羲通。伏羲。【莊子】作伏戲。【史記】作虙戲。【荀子·成相篇】文武之道同虙戲。

又地名。【魯語】幽王滅於戲。

又【集韻】呼爲切【韻會】吁爲切,𠀤與麾同。【集韻】旗屬。【周禮·夏官】建大麾以田。或作戲。【史記·項羽紀】諸侯罷戲下,各就國。【註】同麾。

又【集韻】驅爲切,音虧。傾側也。【周禮·春官·喪祝註】執披備傾戲。

又【集韻】於宜切,音漪。本作陭。【說文】上黨陭氏阪。或作戲。

又【集韻】桑何切,音娑。娑本作犧。【周禮·春官·兩獻註】酒尊名。飾以翡翠。鄭司農說,或作獻,亦作戲。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戲」 作戲尊彝甗西周早期集成850   「戲」 說文‧戈部 「戲」 睡.日甲47背 「戲」 「戏」 「戲」
  「戲」 作戲卣西周早期集成5144            
  「戲」 師虎簋西周中期集成4316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
异体字
【卷十二】【戈】 『說文解字』

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从戈䖒聲。香義切

『說文解字注』

(戲)三軍之偏也。 偏若先偏後伍,偏爲前拒之偏。謂軍所駐之一面也。史漢項羽紀,高帝紀皆曰:諸侯罷戲下。各就國。師古曰:戲,軍之旌旗也。音許宜反。亦讀曰麾。又竇田灌韓傳。灌夫率壯士兩人。及從奴十餘騎。馳入吳軍。至戲下。所殺傷數十人。師古曰:戲,大將之麾也。讀與麾同。又音許宜反。按顏說必本舊音義。似與許說小異。然相去不遠。度舊音義必有用許說者矣。一曰兵也。 一說謂兵械之名也。引申之爲戲豫,爲戲謔。以兵杖可玩弄也。可相鬥也。故相狎亦曰戲謔。大雅毛傳曰:戲豫,逸豫也。 从戈䖒聲。 香義切。古音葢在十七部。讀如𪎮。䖒,从豆从虍。鬳,从鬲从虍。虍皆謂器之飾。非聲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ɕi˥˧; xu˥ 唐代读音 *xyɛ̀日语读音 TAWAMURERU韩语罗马 HUY现代韩语越南语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hi4 [陆丰腔] hi5 [客英字典] hi5 [海陆腔] hi5 [梅县腔] hi5 [东莞腔] hi5 [宝安腔] hi5 [沙头角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粤语 fu1 hei3潮州话 hi3

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支韻 平聲 犧小韻 許羈切 三等 開口;曉母 模韻 平聲 呼小韻 荒烏切 一等 合口;曉母 寘韻 去聲 戲小韻 香義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曉母 歌部 ;曉母 歌部 ;曉母 歌部 ;王力系统:曉母 歌部 ;曉母 歌部 ;曉母 歌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