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於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 部首:
  • 笔画数:8
  • 五笔:YWUY

ㄩˊ


  1. 〈介〉在:生~憂患。
  2. 對;對於:敏~事而慎~言。
  3. 到,至;至:出於幽谷,遷于喬木。
  4. 自;從:將拯~水火之中。
  5. 比。表示比較:苛政猛~虎。
  6. 被:表示被動:勞力者治~人。
  7. 給:己所不欲,勿施~人。
  8. 〈助〉表示語氣,無實義:~,語辭也。
  9. 〈連〉表示並列。今趙之與秦也,猶齊之~魯也。
  10. 姓。

ㄨˉ


  1. 同“烏”。鳥名:虎豹為羣,~鵲與處。
  2. 嘆詞。表示讚美:~穆清廟,肅雝顯相。

英语 in, at, on; interjection alas!

德语 an, als, aus, bei, in, von, zu

法语 dans,à,de,par,que,(nom de famille Yu)​,en,dans,pour,par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详细字义


<叹>

表示感叹 [wo]

曰:“於! 哉!”——《书·尧典》

词性变化

〈名〉

(1) “乌”的古字。乌鸦 [crow]

虎豹为群,於鹊与处。——《穆天子传》

(2) 另见

常用词组


於乎,於戏於菟 

基本词义


(1)

(2)

(3) 另见 wū;yú“于 2 ”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ㄩˊ
  1. 在。如:「生某年」、「舟行海」、「生於斯,長於斯。」

  2. 給。《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向。《論語·學而》:「子禽問子貢。」《明史·卷二·太祖本紀二》:「丙子,頒即位詔天下。」

  4. 對。如:「於心不忍」、「於事無補」。《論語·公冶長》:「始吾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5. 到、至。《史記·卷二九·河渠書》:「吳,則通渠三江、五湖;齊,則通菑濟之閒。」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

  6. 從、由。《老子·第六四章》:「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褚公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

  7. 被,置於動詞之後,表示被動。《左傳·成公二年》:「郤克傷矢,流血及屨。」《史記·卷六八·商君傳》:「魏惠王兵數破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

  8. 為、為了。《史記·卷三二·齊太公世家》:「齊使管仲平戎周。」

  9. 比,置於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禮記·檀弓下》:「苛政猛於虎也。」唐·李白〈蜀道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上青天。」

  10. 和、與、跟。《論語·子路》:「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宋·蘇軾〈日喻〉:「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眇。」

  1. 與、和,表示並列。《戰國策·齊策一》:「今趙之與秦,猶齊之魯也。」《漢書·卷六○·杜周傳》:「況將軍之主上,主上之與將軍哉!」

  1. 依靠。三國魏·曹植〈當來日大難〉詩:「廣情故,心相。」唐·劉得仁〈贈敬晊助教〉詩二首之一:「便欲去隨為弟子,片雲孤鶴可相。」

  1. 位於句首的語氣詞,無義。《易經·繫辭下》:「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唐·盧肇〈漢堤〉詩:「惟餘甿,飢傷喘呼。」

  1. 姓。如宋代有於清言。

  1. 「烏」的本字。《穆天子傳·卷三》:「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為群,鵲與處。」晉·郭璞·注:「,讀曰烏。」

  1. 表示感嘆、讚美的語氣。《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史記·卷二·夏本紀》:「皋陶曰:『!慎其身脩。』」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卯集下】【方】 於·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古文〕𣱏𤕘【唐韻】哀都切【集韻】【韻會】【正韻】汪胡切,𠀤同烏。【韻會】隷變作於。古文本象烏形,今但以爲歎辭及語辭字,遂無以爲鴉烏字者矣。

又【爾雅·釋詁註】於乎皆語之韻絕。【疏】歎辭也。【書·堯典】僉曰:於,鯀哉。【詩·周頌】於穆淸廟。

又【周頌】於乎不顯。○按或作嗚烏,音義皆同。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𠀤音淤。語辭也。【博雅】於,于也。○按《說文》于訓於也,蓋于於古通用。凡經典語辭皆作于。

又【廣韻】居也。【韓愈·示兒詩】前榮饌賓親,冠昏之所於。【朱子·考異】所,或作依。○按所於作依於,則是依之以居也。孔融書,舉杯相於。曹植樂府,心相於。杜甫詩:良友幸相於。卽相依以居之意。

又【揚子·太𤣥經】白舌於於。【註】多難貌。

又【廣韻】代也。【集韻】往也。

又地名。【戰國策】商於之地六百里。

又姓。【姓氏急就篇】黃帝臣於則造履。【前漢·功臣表】涉安侯於單。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烏」 沈子它簋蓋西周早期集成4330 「於」 郭.語4.24 「烏」 說文古文 「於」 睡.秦76 「於」 「于」 「於」
  「烏」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於」 郭.唐.8 「於」 說文古文        
  「於」 𦅫鎛春秋中期集成271 「於」 上(1).孔.21 「烏」 說文‧烏部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异体字
𣱏 𤋬 𤕘
(说文解字未收录“於”字头,请参考“烏”字:) 【卷四】【烏】 《說文解字》

孝鳥也。象形。孔子曰:“烏,𥃳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凡烏之屬皆从烏。𤚶,古文烏,象形。於,象古文烏省。哀都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嗚,非是。

《說文解字注》

(烏)孝鳥也。謂其反哺也。小爾雅曰。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象形。鳥字點睛。烏則不。以純黑故不見其睛也。哀都切。五部。孔子曰。烏、亏呼也。亏各本作盱。今正。亏、於也。象气之舒。亏呼者、謂此鳥善舒气自叫。故謂之烏。取其助气。故㠯爲烏呼。此許語也。取其字之聲可以助气。故以爲烏呼字。此發明假借之法。與朋爲朋黨。韋爲皮韋、來爲行來、西爲東西、止爲足、子爲人偁一例。古者短言於。長言烏呼。於烏一字也。匡繆正俗曰。今文尚書悉爲於戲字。古文尚書悉爲烏呼字。而詩皆云於乎。中古以來文籍皆爲烏呼字。按經、傳、漢書烏呼無有作嗚呼者。唐石經誤爲嗚者十之一耳。近今學者無不加口作嗚。殊乖大雅。又小顏云。古文尙書作烏呼。謂枚頤本也。今文尙書作於戲。謂漢石經也。洪适載石經尙書殘碑於戲字尙四見。可證也。今匡繆正俗古今字互譌。凡烏之屬皆从烏。


(𡗃)古文烏。象形。


(於)象古文烏省。此卽今之於字也。象古文烏而省之。亦?省爲革之類。此字葢古文之後出者。此字旣出。則又于於爲古今字。釋詁、毛傳、鄭注經皆云。亏、於也。凡經多用于。凡傳多用於。而烏鳥不用此字。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jy˧˥; wu˥ 日语读音 AU YORI OITE韩语罗马 E O现代韩语越南语 ư

客家话 [梅县腔] j1 [沙头角腔] ji1 [客英字典] vu1 ji1 [陆丰腔] ji1 [东莞腔] ji1 [宝安腔] ji1 | wu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台湾四县腔] ji1 [海陆腔] ri1粤语 jyu1 wu1潮州话 i1 [澄海]e1(ur) [潮阳]u1

近代音 影母 魚模韻 平聲陰 迂小空;影母 魚模韻 平聲陽 魚小空;中古音 影母 魚韻 平聲 於小韻 央居切 三等 合口;影母 模韻 平聲 烏小韻 哀都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模部 ;影母 模部 ;王力系统:影母 魚部 ;影母 魚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