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寤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 部首:
  • 笔画数:14
  • 五笔:PUGK

ㄨˋ


  1. 睡醒:“七日而~”。~寐以求。
  2. 同“悟”,理解,明白。
  3. 同“牾”,逆。

英语 few, scarce; empty, deserted

法语 s'éveiller,réaliser,prendre conscience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详细字义


(1) 同本义 [wake up]

寤,寐觉而有言曰寤。——《说文》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周南·关雎》

又如:寤言(醒后说话);寤寐(指醒时和睡时);寤宿(醒而卧;躺卧);寤怀(睡不着而怀念);寤辟(醒来以手拍胸);寤叹(睡不着而叹息);寤迁(刚刚醒来就迁移);寤觉(睡醒)

(2) 通“悟”。觉悟,认识到 [realize]

静言思之,寤擗有摽。——《诗·邶风·柏舟》

而心尚未寤也。——《史记·李斯列传》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欲一言而寤。——《淮南子·要略》

哲王又不寤。——《楚辞·离骚》

别为《音图》,用祛未寤。——郭璞《尔雅序》

又如:寤然(醒悟貌);寤移(使觉悟而转变)

(3) 通“晤”。见面 [meet]

如:寤言(相会而对话)

常用词组


寤寐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ㄨˋ
  1. 睡醒。《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呂氏春秋·離俗覽·離俗》:「惕然而,徒夢也。」

  2. 覺悟、醒悟。《楚辭·屈原·離騷》:「閏中既以邃遠兮,哲王又不。」《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上》:「仰東井之精,俯協河圖之靈。」通「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寅集上】【宀】 寤·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故切,音誤。【說文】寐覺而有言曰寤。从㝱省,吾聲。一曰晝見而夜㝱也。【周禮·秋官】有司寤氏。【註】寤,覺也,主夜覺者。

又【春官·大卜疏】精神寤見,覺而占之。

又【左傳·隱元年】莊公寤生,驚姜氏。【註】遌生也。遌,逆也。杜預曰:寤寐而莊公生。【風俗通】凡兒墮地,能開目視者,謂之寤生。

又與悟通。【爾雅序】別爲音圖,用祛未寤。【註】用此音圖,以祛除未曉寤者也。孔伋曰:吾終日思而未之得,於學則寤焉。

又【說文】一作𡨂。【正字通】俗作窹,非。窹,竈名。

𥧝,同窹。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寤」 說文籀文       「寤」
      「寤」 說文‧㝱部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异体字
𡨂 𡬑 𧄯 𡨟 𡩺 𥧝
【卷七】【㝱】 《說文解字》

寐覺而有信曰寤。从㝱省,吾聲。一曰晝見而夜㝱也。𡬑,籒文寤。五故切

《說文解字注》

(寤)寐覺而有言曰寤。有言,今鍇本作省信,鉉本作有信,皆誤,今依韵會所據鍇本。釋玄應引倉頡篇:覺而有言曰寤。左傳季寤字子言是其證。按周南毛傳曰:窹,覺也。衛風鄭箋同,言其大略而巳。鄭釋周禮寤夢云:覺時道之而夢。亦與倉頡篇同也。古書多叚寤爲悟。从㝱省,吾聲。五故切。五部。一曰晝見而夜㝱也。葢亦周禮寤夢之說。陳風傳云:晤,遇也。箋云:晤,對也。寤與晤義相通。

(𡬑)籒文寤。周禮占夢釋文云:寤本又作𧄯。此用籒文而小變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wu˥˧ 日语读音 SAMERU韩语罗马 O现代韩语

客家话 [梅县腔] ngu5 [陆丰腔] ngu6 [客语拼音字汇] ngu4 [海陆腔] ngu6 [客英字典] ngu5 [台湾四县腔] ngu5 [宝安腔] ngu3粤语 ng6潮州话 俄窝6(遇)

近代音 影母 魚模韻 去聲 誤小空;中古音 疑母 暮韻 去聲 誤小韻 五故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模部 ;王力系统:疑母 魚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