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葦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wěi
  • 部首:
  • 笔画数:12
  • 五笔:ANKG

基本字义


wěi ㄨㄟˇ

  1. 芦苇。《説文•艸部》:“葦,大葭也。”《廣韻•尾韻》:“葦,蘆葦。”宋沈括《夢溪補筆談》卷三:“予今詳諸家所釋,葭、蘆、葦,皆蘆也。則菼、薍、萑,自當是荻耳。”《詩•豳風•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葦。”孔穎達疏:“初生為葭,長大為蘆,成則名為葦。”《漢書•終軍傳》:“南越竄屏葭葦,與鳥魚同羣,正朔不及其俗。”唐顧況《宿湖邊山寺》:“蒲團僧定風過席,葦岸漁歌月墮江。”
  2. 变动貌。《漢書•王莽傳中》:“懼然祗畏,葦然閔漢氏之終不可濟。”顔師古注:“葦然,變動之貌也。”
  3. 通“緯”。编织。《莊子•列禦寇》“河上有家貧恃緯蕭而食者”唐陸德明釋文:“緯,織也。蕭,荻蒿也。織蕭以為畚而賣之。本或作葦。”

英语 reed

德语 Schilf, Ried, Reet, Rohr, Schilfrohr (S, Bio)​,drängen, hetzen (V)

法语 roseau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ㄨㄟˇwěi
  1. 参见「芦苇 」条。

  2. 一种船身窄长如苇草的小舟。宋·苏轼〈赤壁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作文档在线字典
【申集上】【艸】 葦·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玉篇】禹鬼切【集韻】羽鬼切,𠀤音偉。【說文】大葭也。【詩·衞風】一葦杭之。【風俗通】除夕飾桃人,垂葦交,畫虎于門。【後漢·袁閎傳】爲沛相,乗葦車。

又山名。【水經注】江水浦東有葦山。

又【類篇】于非切,音闈。【爾雅·釋草】葦𧃝,芀。謝嶠讀作平聲。

又【篇海】于貴切,音胃。【莊子·列禦𡨥】緯蕭而食。亦作葦。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葦」 望2.48「葦」 說文‧艸部「葦」 睡.日甲39背「葦」「苇」 「葦」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异体字
𦻪 𥯤
【卷一】【艸】 『說文解字』

大葭也。从艸韋聲。于鬼切

『說文解字注』

(葦)大葭也。夏小正曰:未秀則不爲𦼉葦,秀然後爲𦼉葦。毛傳曰:八月薍爲𦼉,葭爲葦。許云大葭,猶言葭之已秀者。从艸韋聲。于鬼切。十五部。籒文作𦻪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wei˨˩˦ 唐代读音 hiuə̌i日语读音 ASHI韩语罗马 WI现代韩语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wi3 [梅县腔] wi3 wui3 [海陆腔] wui3 [客英字典] vui3 [东莞腔] wui3 [宝安腔] wui3 [客语拼音字汇] vui1粤语 wai5

近代音 影母 齊微韻 上聲 委小空;中古音 喻云母 尾韻 上聲 韙小韻 于鬼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匣母 灰部 ;王力系统:匣母 微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