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尣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wāng
  • 部首:
  • 笔画数:4
  • 五笔:WQB

wāng ㄨㄤˉ


  1. 同“尢(𡯁)”。《玉篇•尢部》:“尢,俗作尣。”

英语 lame; the first form is Radical 43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尣”字头,请参考“𡯁”字。) 【寅集上】【尢】 𡯁·康熙筆画:3 ·部外筆画:0

【廣韻】【集韻】𠀤烏光切,音汪。【說文】跛曲脛也,本作尣,从大,象偏曲之形。【徐曰】大一足跛曲,或作𡯪。今文作尫。

又【玉篇】僂也,短少也。【正字通】瘠病。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尢」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𡯪」 說文古文「尣」
「尢」 說文‧尢部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
异体字
𡯁
(说文解字未收录“尣”字头,请参考“𡯁”字:) 【卷十】【尣】 《說文解字》

𡯁,㝿,曲脛也。从大,象偏曲之形。𡯪,古文从𡉚

《說文解字注》

(尢)㝿也。 各本少也字,遂不可讀,今補。㝿者,蹇也。尢本曲脛之偁,引申之爲曲脊之偁。故人部僂下曰:𡯪也。曲脛人也。人字依九經字㨾補。𤿑者多由曲脛,故言此爲下象偏曲張本。从大,象偏曲之形。 謂从大而象一脛偏曲之形也。烏光切。十部。 凡尢之屬皆从尢。


(𡯪)篆文从㞷。篆文,各本作古文,今正。尢者,古文象形字。𡯪者,小篆形聲字。此亦古文二、篆文丄之例。必取古文爲部首者,以其屬皆从古文也。尪見左傳,檀弓鄭釋爲面鄉天。或云短小曰尪,本从㞷聲,省作尪。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wɑŋ˥ 日语读音 MAGEASHI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wong1 [客英字典] ju2 [海陆腔] wong1 [梅县腔] wong1粤语 wong1

近代音 中古音 影母 唐韻 平聲 汪小韻 烏光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唐部 ;王力系统:影母 陽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