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踼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táng
  • 部首:
  • 笔画数:16
  • 五笔:KHJR

基本字义


táng ㄊㄤˊ

  1. 跌,跌倒:跌~。~仆。

英语 to fall flat; to fall on the face

© 作文档在线字典
【酉集中】【足】 踼·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說文】跌踼也。一曰搶也。【廣韻】頓伏貌。【左思·吳都賦】魂褫氣懾而自踼䟮者。【註】踼,跌也。

又【廣韻】【正韻】徒浪切【集韻】【韻會】大浪切,𠀤音宕。義同。

又【廣韻】吐郞切【集韻】他郞切,𠀤音湯。趹踼,行不正。

又【集韻】垣朗切,音儻。申足伏臥。◎按《集韻》又音尸羊切。矍踼,驚動貌。卽《漢書·揚雄傳》河靈矍踼也。已於踢字註引之,又誤以踢爲踼,引入踼字註,非。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踼」 說文‧足部「踼」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
异体字
𨃠 𨄆 𨆉
【卷二】【足】 『說文解字』

跌踼也。从足昜聲。一曰搶也。徒郎切

『說文解字注』

(踼)跌也。今本作跌踼也,恐是誤倒。吳都賦:䰟褫氣懾而自踼䟮者。劉曰:踼䟮,頓伏也。李引聲類:踼,跌也。漢書音義:䟮,崩也。从足昜聲。徒郞切。十部。一曰槍也。一義。木部曰:槍,歫也。止部曰:歫,槍也。按踼與𣥺音義同。𣥺,歫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tʰɑŋ˧˥ 唐代读音 dhɑ̀ng

客家话 [梅县腔] tong3 [海陆腔] tong5 [台湾四县腔] tong5 [客英字典] tet7 tiak7 tong5粤语 dong6 tong4

近代音 中古音 定母 唐韻 平聲 唐小韻 徒郎切 一等 開口;透母 唐韻 平聲 湯小韻 吐郎切 一等 開口;定母 宕韻 去聲 宕小韻 徒浪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唐部 ;王力系统:定母 陽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