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傥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tǎng
  • 部首:
  • 笔画数:12
  • 五笔:WIPQ

tǎng ㄊㄤˇ


  1. 同“倘” 。
  2. 〔倜~〕见“倜”。
  3. 失意:“文侯~然,终日不言”。

英语 if

德语 ob, sofern ,unerwartet

法语 vaste,peut-être,si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详细字义


tǎng

〈形〉

(1) (形声。从人,党声。本义: 洒脱不拘,不拘于俗)

(2) 同本义 [unconventional]

赞陈汤傥荡。——《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注:“无行检也。”

貌若傥荡不备。——《汉书·史丹传》

又如:倜傥(洒脱;不拘束)

(3) 怅然自失,恍惚 [absentminded]

文候傥然,终日不言。——《庄子·田子方》

又如:傥然(失志的样子);傥莽(怅然自失)

(4) 正直 [upright]

如:傥言(正直的言论);傥论(堂皇正大的言论)

(5) 广大 [broad]

如:傥漭(广阔无边);傥阆(广大宽敞);倘莽(旷远);傥朗(晦暗不明的样子)

(6) 安闲自得 [leisurely]

如:傥佯(安闲自得地行走);傥傥(舒闲自适地)

词性变化

tǎng

〈连〉

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 [if]

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史记·伯夷传》

又如:傥若;傥使

tǎng

〈副〉

偶然,意外地 [by accident]

况荣宠贵盛,傥来物也,可恃以凌人乎。——欧阳修《新唐书》。又如:傥来(意外得来);傥然(偶然;侥幸)

常用词组


傥荡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傥”字头,请参考“儻”字。) 【子集中】【人】 儻·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20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𠀤湯上聲。倜儻,卓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註】豁達也。

又【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迭迭。【註】儻儻,猶儃儃。

又或然之辭。儵忽不可期也。【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又【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註】儻,苟也。

又【韻會】通作黨。【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揚雄傳】黨鬼神可也。 本作儻。俗作倘。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儻」。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儻」 說文‧人部「儻」 「傥」「傥」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
异体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傥”字头,请参考“儻”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說文新附》:“儻,倜儻也。从人,黨聲。”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tʰɑŋ˨˩˦

粤语 tong2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