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挻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shān
  • 部首:
  • 笔画数:9
  • 五笔:RTHP

基本字义


shān ㄕㄢˉ

  1. 长(与“”相对)。
  2. 引发;延及:~祸。~灾。~乱四方。
  3. 取。
  4. 揉和:“丸~雕琢,刻镂钻笮。”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卯集中】【手】 挻·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唐韻】式連切【集韻】【韻會】【正韻】尸連切,𠀤音羶。【說文】長也。【增韻】引也。【晉書·食貨志】挻亂江南。【唐書·盧鈞傳】相挻爲亂。

又【揚子·方言】取也。秦晉之閒,凡取物而逆謂之篡,楚或謂之挻。

又遁也。【賈誼·治安策】主上有敗,則因而挻之矣。

又【六書故】掌擊也。挻重於批。俗作搧。

又【廣韻】柔也,和也。【集韻】揉也。或作煽。

又【集韻】抽延切,音脠。讀近諂平聲。亦長也。

又夷然切,音延。亦取也。

又周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挻」 說文‧手部「挻」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韩国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長也。从手从延,延亦聲。式連切

『說文解字注』

(挻)長也。商頌。松桷有挻。傳曰。挻、長皃。此許所本也。字林云。挻、長也。丑連反。此又本許也。自寫詩者譌从木作梴。又以梴竄入說文木部。而終古長誤矣。此義丑連反。若老子挻埴以爲器、其訓和也。柔也。其音始然反、音羶。其俗字作埏。見於詩、老子音義甚明。而今本譌舛。又方言挻、取也。凡取物而逆謂之篡。楚部或謂之挻。此義音羊羶反。从手延。延亦聲。小徐本作从手延聲四字。式連切。按當作丑延切。十四部。篆體右葢从㢟。㢟丑連切。解當依小徐作从手㢟聲四字。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ʂĄn˥ 韩语罗马 YEN现代韩语

客家话 [梅县腔] shan1 jan2 [台湾四县腔] zan1 jen2 [客英字典] zhen1 jen2 [海陆腔] zhan1 zan2粤语 saan1

近代音 中古音 審書母 仙韻 平聲 羶小韻 式連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寒部 ;王力系统:書母 元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