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糁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sǎn shēn
  • 部首:
  • 笔画数:14
  • 五笔:OCDE

sǎn ㄙㄢˇ


  1. 〈方〉米粒(指煮熟的)。

shēn ㄕㄣ


  1. 谷类制成的小渣:玉米~儿。

英语 a grain of rice; rice gruel mixed with meat

德语 mischen, mixen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详细字义


糝、糂 sǎn

(1) 米粒;饭粒 [rice grain]

厨乏聚蝇之糁。——《续传灯录》

又如:糁粒(米粒)

(2) 散粒,碎粒 [grain]

如:糁糁(粒粒,颗颗)

词性变化


sǎn

(1) 以米和羹 [cook soup with rice]

七日不食,藜羹不糁。——刘向《说苑·杂言》

(2) 洒,散落 [disperse]

六街惊糁,阿香车里行雷。——《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又如:糁盘(宋代风俗,除夕祭祀祖先及百神,在庭院架松柴齐屋,举火焚之)

(3) 涂抹;粘 [paint]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魏学洢《核舟记》

(4) 另见 shēn

基本词义


糝、籸 shēn

(1) 谷类磨成的碎粒 [ground grains of cereal crops]

一人一碗玉茭、高粱糁糊糊,里边煮着几块山药。——《结婚现场会》

又如:玉米糁;糁盆(以麻籸为燃料的照明火盆;旧俗岁时送神或祠祭、燕设,燃火于门外以祀神,兼取旺盛之相,亦谓之籸盆,燃料不限于麻籸)

(2) 另见 sǎn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糁”字头,请参考“糝”字。) 【未集上】【米】 糝·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1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桑感切,音𢕕。【說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註】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莊子·山木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釋名】糝,𪏮也,相黏𪏮也。

又【篇海】雜也。【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糝侯者,糝雜也。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又【類篇】蘇含切,音三。【正韻】桑錦切,音沁。義𠀤同。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糝」。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糝」 說文古文   「糝」 「糁」 「糁」
      「糣」 說文籀文        
      「糂」 說文‧米部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
异体字
𥹪 𥹾 𥻕 𥼾 𩞀
(说文解字未收录“糁”字头,请参考“糂”字:) 【卷七】【米】 《說文解字》

以米和羹也。一曰粒也。从米甚聲。糣,籒文糂从朁。糝,古文糂从參。桑感切

《說文解字注》

(糂)㠯米和羹也。古之羹必和以米。墨子:藜羹不糂十日。吕覽作藜羹不斟,七日不粒。不斟正不糂之誤。內則注曰:凡羹齊宜五味之和,米屑之糝。从米甚聲。桑感切。七部。一曰粒也。今南人俗語曰:米糝飯。糝謂孰者也。釋名曰:糝,黏也,相黏𪏮也。按廣韵、集韵、類篇、干祿字書皆有䊉字,云蜜漬瓜食也。桑感切。葢糝有零星之義,故今之小菜古謂之糝,別製其字作䊉。通鑑:盧循遺劉裕益智䊉,宋廢帝殺江夏王義恭,以蜜漬目睛,謂之鬼目䊉。廣韵二仙:枸櫞𣗳皮可作䊉。南方艸物狀。建安八年,交州刺史張津以益智子䊉餉魏武帝。俗多改粽字。故三省注通鑑曰:角黍也。葢誤認爲送韵之粽字。齊民要術引廣州記:益智子取外皮蜜煮爲糝,味辛。徑作糝字。

(糣)籒文糂,从朁。朁聲甚聲同在七部。

(糝)古文糂,从參。參聲亦在七部。周禮醢人、內則皆如此作。周頌:潛有多魚。傳曰:潛,糝也。古本如此。爾雅:糝謂之涔。涔卽詩之潛也。小爾雅及郭景純改糝爲木旁,謂積柴水中,令魚依之止息,字當从木也。而舍人、李巡皆云:以米投水中養魚曰涔。似其說各異,不知積柴而投米焉。非有二事,以其用米故曰糝。以其用柴故或製字作罧。罧見淮南書。橬槮皆魏晉閒妄作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sĄn˨˩˦; ʂən˥

粤语 saam2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