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茬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chá
  • 部首:
  • 笔画数:9
  • 五笔:ADHF

基本字义


chá ㄔㄚˊ

  1. 庄稼收割后余留在地里的短茎和根:~子。麦~。
  2. 同一块田地上庄稼种植或收割的次数:头~。
  3. 短而硬的头发、胡子:胡~子。

英语 harvest

法语 chaume,éteule,récolte,opportunité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详细字义


chá

〈名〉

(1) (形声。从艸,在声。( chí)本义:草茂盛的样子)

(2) 栽培植物(如麦子、玉米、苜蓿、豆或草)收割后余留的残株 [stubble]。如:麦茬

(3) [量]∶指在同一块地上,农作物种植或生长的次数 [crop]。如:这块地里一年种几茬

(4) 一批,一组[人或事物] [batch]。如:又一茬新人成长起来了

常用词组


茬口茬子 © 作文档在线字典
  1. 「茌 」的异体字。

© 作文档在线字典
【申集上】【艸】 茬·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6

【韻會】仕之切,音馳。【說文】草貌。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東郡茬平。【應劭註】在茬之平地者也。

又【廣韻】側持切,音湽。義同。

又姓。見【集韻】。

又鋤加切,音槎。斫木。【魯語】山不茬蘖。字从艸。◎按茬字,《後漢書》《水經注》皆从仕,宋祁曰:當作荏,今茌茬荏𠀤存。茬字从艸作。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茬」 說文‧艸部「茬」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
异体字
𣞚 𣕗 𠞊
【卷一】【艸】 『說文解字』

艸皃。从艸在聲。濟北有茬平縣。仕甾切

『說文解字注』

(茬)艸皃。从艸。在聲。仕甾切。一部。濟北有茬平縣。茬俗作茌。地理志。泰山郡茬縣。應劭曰。茬山在東北。音淄。東郡茬平縣。應劭曰。在茬山之平地者也。司馬彪郡國志。茬平屬濟北國。注曰。本屬東郡。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tʂʰɑ˧˥ 日语读音 SHIGERU韩语罗马 SI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zih1 cih1 [客英字典] chi1 zih1 [海陆腔] zih1 chi1 [东莞腔] ca2粤语 ci4潮州话 z1

近代音 中古音 照莊母 之韻 平聲 葘小韻 側持切 三等 開口;牀崇母 之韻 平聲 茬小韻 士之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從母 咍部 ;王力系统:崇母 之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