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勷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ráng
  • 部首:
  • 笔画数:19
  • 五笔:YKKE

详细字义


ráng

“劻勷”kuāngráng):急迫不安的样子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ㄖㄤˊráng
  1. 参见「[[劻]]」条。

ㄒㄧㄤxiāng
  1. 成就、完成。如:「共盛举」。同「襄 」。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子集下】【力】 勷·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7

【唐韻】汝陽切【集韻】【韻會】如陽切【正韻】如羊切,𠀤音禳。【玉篇】走貌。

又劻勷。詳劻字註。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襄」。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襄」 餘12.3合10990「𤕦」 薛侯盤西周晚期集成10133「襄」 信2.012「襄」 說文古文「襄」 睡.日甲28「勷」
「𤕦」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襄」 說文‧衣部
「襄」 𩵦甫人匜西周晚期集成10205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
异体字
【】【】 『說文解字注』

(襄)漢令。解衣而耕謂之𧞻而字依韵會補。此襄字所以从衣之本義。惟見於漢令也。引伸之爲除去。爾雅釋言、詩牆有茨出車傳皆曰。襄、除也。周書謚法云。辟地有德曰襄。凡云攘地、攘夷狄皆襄之假借字也。又引伸之爲反復。大東傳云。襄、反也。謂除此而復乎彼也。釋言又曰。襄、駕也。此驤之假借字。凡云襄上也、襄舉也皆同。又馬注皋陶謨曰。襄、因也。謚法因事有功曰襄。此又攘之假借字。有因而盜曰攘。故凡因皆曰攘也。今人用襄爲輔佐之義。古義未嘗有此。从衣。𤕦聲。息良切。十部。


(𡣿)古文𧞻不能得其會意形聲所在。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ʐɑŋ˧˥; ɕiɑŋ˥ 日语读音 HASHIRU韩语罗马 YANG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1 [梅县腔] siong1 [台湾四县腔] siong1 jong2 [客英字典] jong5 [海陆腔] siong1 rong2粤语 joeng4 soeng1潮州话 思央1(商),siang1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