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冊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 部首:
  • 笔画数:5
  • 五笔:MAK

ㄘㄜˋ


  1. 同“册”。清邵瑛《説文解字羣經正字•冊部》:“𠕋,今作冊,或作册。”

英语 book, volume

德语 Band, Exemplar (Buch)​

法语 tome,volume,exemplaire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詳細字義


(1) (象形。金文、小篆字形與甲骨文相似,象簡冊形。本義:書簡。古代文書用竹簡。編簡名爲冊,後凡簿籍均可稱「冊」)

(2) 同本義 [book]

冊,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者。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古文又從竹。——《說文》

(3) 經傳多以策爲之,字俗作筴

史乃冊祝。——《書·金滕》

公歸,乃納冊於金滕之匱中。

王命作冊。——《書·洛誥》

有冊有典。——《書·多士》

又如:名冊;畫冊;紀念冊;冊書(史籍,史書)

(4) 古時稱編串好的許多竹簡,現在指裝訂好的紙本子 [volume]

如:冊籍(名冊);冊歷(亦作「歷冊」。賬本)

(5) 特指皇帝的詔書 [imperial edict]

祝冊自京師至。——韓愈《南海神廟碑》

又如:冊文(古代帝王祭祀時告天地神袛的文書);冊書(古時君王施於臣下的文書。有祝冊、玉冊、立冊、封冊、哀冊、贈冊、諡冊、贈諡冊、祭冊、賜冊、免冊等十一種)

詞性變化


(1) 冊封,封爵 [grant in a imperial edict]

冊太子則授璽綬。——《新唐書·百官至》

又如:冊立(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冊正(把妾扶爲正室)

(1) 計算書本數量的單位 [copy]

且攜所著書及詩文辭稿本數冊。——· 梁啓超《譚嗣同傳》

又如:人手一冊;這套書共印十萬冊

常用詞組


冊封冊歷冊子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ㄘㄜˋ
  1. 古代稱編綴竹簡成書為冊。後泛指書籍、簿本。《書經·多士》:「惟爾知惟殷先人,有有典。」

  2. 泛指書籍、簿本。如:「名人」、「畫」、「紀念」。

  3. 量詞。計算書本數量的單位。如:「人手一」、「第二」。

  4. 計謀。《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此全師保勝安邊之。」漢·王充《論衡·骨相》:「大梁人尉繚說秦始皇以併天下之計,始皇從其。」同「策 」。

  1. 賜封。如:「冊封」。唐·陳鴻《長恨傳》:「明年,為貴妃,半后服用。」

ㄔㄞˇchǎi
  1. 夾有繡花圖樣的紙本子。如:「樣冊子」、「樣兒」。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康熙字典未收录“冊”字头,请参考“𠕋”字。) 【子集下】【冂】 𠕋·康熙筆画:6 ·部外筆画:4

〔古文〕 𥬰【唐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革切,𠀤音柵。【說文】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者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

又【玉篇】立也,𥳑也。

又【集韻】通作策。【前漢·趙充國傳】全師保勝之𠕋

又【集韻】所晏切,音訕。本作柵,省作𠕋,編竹木而爲落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冊」 甲1483合30656 「冊」 作冊夨令簋西周早期集成4300 「冊」 新甲3.17 「冊」 說文古文   「冊」 「册」 「冊」
「冊」 乙1712合7387 「冊」 師酉簋西周中期集成4288   「冊」 說文‧冊部        
「冊」 粹1097合7402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异体字
𠕁
【卷二】【冊】 《說文解字》

符命也。諸矦進受於王也。象其札一長一短,中有二編之形。凡冊之屬皆从冊。𥬰,古文𠕋从竹。

《說文解字注》

(冊)符命也。諸侯進受於王者也。者字依韵會補。尙書王命周公後作𠕋逸誥、左傳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興父策命晉矦爲矦伯、王使劉定公赐齊侯命及三王世家策文皆是也。後人多假策爲之。象其札一長一短,謂五直有長短。中有二編謂二橫。之形。蔡邕獨𣃔曰:策,𥳑也。其制:長者一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札,牒也,亦曰𥳑。編,次𥳑也。次𥳑者,竹𥳑長短相閒排比之,以繩横聯之,上下各一道。一𥳑容字無多,故必比次編之,乃容多字。聘禮記云百名以上書於策是也。一𥳑可容書於𥳑,每𥳑一行而已。不及百名書於方,則合若干行書之。百名以上書於策,方卽牘也。牘,書版也。𥳑𠕋,竹爲之。牘,木爲之。一𠕋不容則絫𠕋爲之,國史𠕋書葢如是。鄭注禮云:策,𥳑也。此渾言之,不分别耳。𠕋字五直,象一長一短,象其意而已,𥳑之若干未可肊定也。蔡氏云:長者一尺,短者半之。此漢法如是。鄭引鉤命決云:易詩書禮樂春秋策皆長二尺四寸。孝經謙半之,一尺二寸。論語策八寸。尺二寸者三分居二,又謙焉,此古制也。見於聘禮、左傳序正義者乖異不同,今訂之如是,未知然否。鄭注尙書云:三十字一𥳑之文。服注左氏云:古文篆書一𥳑八字。漢志:劉向以中古文挍今文尙書。古文𥳑有二十五字者,有二十二字者,是𥳑之長短不同而字數不同也。楚革切。十六部。𠕋之屬皆从𠕋

(𥬰)古文𠕋。从竹。左傳:僃物典筴。釋文:筴本又作𠕋,亦作策,或作𥬰。按筴者,策之俗也。𠕋者,正字也。策者,叚借字也。𥬰者,𠕋之古文也。左氏述春秋傳以古文,然則𥬰其是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tsʰɤ˥˧ 日语读音 FUMI韩语罗马 CHAYK现代韩语

客家话 [客语拼音字汇] cag5 [宝安腔] cak7 [梅县腔] cak7粤语 caak3潮州话 cêh4 (chheh)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