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唼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shà
  • 部首:
  • 笔画数:11
  • 五笔:KUVG

基本字义


shà ㄕㄚˋ

     ◎ 〔~喋〕形容鱼、鸟吃东西的声音。

英语 speaking evil. gobbling sound made by ducks

德语 lautmalerische Entenschnatter-Imitation

法语 dire du mal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详细字义


shà

〈动〉

(1) 水鸟或鱼吃食 [eat;peck]

凫雁皆唼夫粱藻兮。——《楚辞·九辩》

(2) 又如:唼唼(水鸟或鱼的吃食声)

(3) 泛指吃,咬 [eat]

唼,咬也。——《玉篇》

(4) 又如:唼啑(鱼或水鸟进食);唼食(咬;吞食);唼啮(啃咬);唼嗍(吃食)

(5)“歃”。饮牲血 [suck]

高帝唼血而盟。——《汉书·王陵传》

常用词组


唼喋唼血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ㄗㄚ
  1. 食。《楚辞·宋玉·九辩》:「凫鴈皆夫梁藻兮,凤愈飘翔而高举。」

ㄑㄧㄝˋqiè
  1. 参见「唼佞 」条。

ㄕㄚˋshà
  1. 虫咬东西。如:「这棵死树根蚂蚁了。」

  2. 鱼、鸟在水中觅食。参见「唼喋 」条。

  3. 除掉没有用的东西。如:「用筛子细土。」、「吃饮时将沙出。」

  4. 小孔泄气。参见「唼气 」条。

© 作文档在线字典
【丑集上】【口】 唼·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8

【集韻】作答切,音帀。【玉篇】楚辭九辯云:鳧鴈皆唼夫梁藻兮。【集韻】本作𠯗。同𠴴噈啑。

又【集韻】七接切,音妾。【集韻】本作捷。捷捷,譖言。【揚雄·廣離騷】靈修旣信椒蘭之唼佞兮。【註】師古曰:唼佞,譖言也。

又【集韻】色甲切,音翣。與啑同。【司馬相如·上林賦】唼喋菁藻。【註】正義曰:唼,疏甲反。唼喋,鳥食之聲也。

又與喋通。【史記·魏豹傳贊】喋血乗勝。【註】徐廣曰:喋一作唼。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倢」。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倢」 說文‧人部「唼」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
异体字
𠸻 𡁕
【卷八】【人】 『說文解字』

佽也。从人疌聲。子葉切

『說文解字注』

(倢)佽也。按上解冡遞訓。此解冡便利之訓。廣雅曰。倢、疾也。廣韵曰。倢、斜出也。便也。利也。玉篇曰。詩云征夫倢倢。倢倢、樂事也。本亦作捷。按倢伃、婦官也。亦作婕妤。葢言敏捿而又安舒與。从人。疌聲。子葉切。八部。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ʂɑ˥˧ 日语读音 KURAHU SUSURU TSUIBAMU HUMU韩语罗马 SAP现代韩语越南语 thép

客家话 [梅县腔] ciap7 [台湾四县腔] ciap7 ziap7 sa5 [客英字典] ciap7 [海陆腔] ciap7 ziap7 sa5粤语 cip3 saap3 zaap3潮州话 sah4

近代音 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怗部 ;清母 怗部 ;王力系统:精母 葉部 ;清母 葉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