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卄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niàn
  • 部首:
  • 笔画数:3
  • 五笔:AGHH

niàn ㄋㄧㄢˋ


  1. 同“廿”。《玉篇•十部》:“卄,二十并也。今直為二十字。”

英语 twenty, twentieth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子集下】【十】 卄·康熙筆画:3 ·部外筆画:1

【玉篇】如拾切。二十幷也。今直爲二十字。【廣韻】廿,人執切,音入。今作卄。【集韻】【韻會】𠀤作廿。【說文】廿,二十幷也。古文省。【徐曰】自古以來,書二十字从省,倂爲廿字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重定向至「廿」。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廿」 甲668合32757「廿」 宰椃角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9105「廿」 九.56.4「廿」 說文‧十部「廿」 睡.編28「卄」
「廿」 甲2382合21249「廿」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
「廿」 前2.14.4合36856「廿」 伊簋西周晚期集成4287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韩国
异体字
廿
(说文解字未收录“卄”字头,请参考“廿”字:) 【卷三】【十】 『說文解字』

二十并也。古文省。人汁切


疾,病也。从疒矢聲。𤖏,古文疾。𥏴,籀文疾。秦悉切

『說文解字注』

(廿)二十幷也。古文省多。省作二十㒳字爲一字也。考工記:桯長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之一謂之枚。本於二字爲句絶,故書十與上二合爲廿,此可證周時凡言二十可作廿也。古文廿仍讀二十㒳字。秦碑小篆則維卄六年、維卄九年、卅有七年皆讀一字,以合四言。卄之讀如入,卅之讀如𩎕,皆自反也。至唐石經二十皆作卄,三十皆作卅,則仍讀爲二十,三十矣。人汁切。七部。


(疾)病也。析言之則病爲疾加,渾言之則疾亦病也。按經傳多訓爲急也,速也,此引伸之義,如病之來多無期無迹也。止部曰:疌,疾也。𤕫矢聲。矢能傷人,矢之去甚速,故从矢會意。聲字疑衍。秦悉切。十二部。


(𥏴)籒文疾。从廿者,古文疾也。从𥎿者,𥏼省也。


(廿)古文。各本篆體作𤖏,是仍與小篆無異,今正。攷𥩓篆下曰:廿,古文疾。童篆下曰:廿,古文以爲疾。此廿爲古文疾之明證。而集韵、類篇皆曰:廿,古文疾。𥏴,籒文疾。此丁度所見不誤之明證也。其曰籒文作𥏴又作𤖏者,乃當其時已有誤本同今本,而因併入之,又譌古爲籒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niæn˥˧ 日语读音 NIJUU韩语罗马 IP现代韩语

客家话 [梅县腔] ngip8 [海陆腔] ngip8 [客英字典] ngip8 [台湾四县腔] ngip8粤语 jaa6 je6潮州话 riap8[澄海]riak8 ,rih8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