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褌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kūn
  • 部首:
  • 笔画数:14
  • 五笔:PUPL

kūn ㄎㄨㄣˉ


  1. 同“㡓”。滿襠褲,特指內褲。

英语 trousers, pants, shorts, drawers

法语 robe du sacrifice de l'Impératrice

© 作文档在线字典

詳細字義


kūn

〈名〉

又作“裩”。滿襠褲。以別於無襠的套褲而言 [trousers]

相如自著犢鼻褌,與保庸雜作。——《史記》

又如:褌帽(褲子和帽子);褌衣(內衣褲);褌蝨(比喻虛僞、迂腐、守禮求榮的“正人君子”)

© 作文档在线字典
ㄎㄨㄣkūn
  1. 舊稱褲子為「褌」。如:「紅」、「青布」。《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相如身自著犢鼻,與保庸雜作,滌器於市中。」《晉書·卷四九·阮籍傳》:「君子之處域內,何異夫蝨之處褌中乎?」

© 作文档在线字典
【申集下】【衣】 褌·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公渾切,𠀤音昆。【說文】𢃭衣。【玉篇】褻衣。【急就篇註】合襠謂之褌。【釋名】褌,貫也,貫兩脚,上繫腰中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傭保雜作。【晉書·阮籍傳】羣虱之處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兆也。

又【本草】褌襠,解毒箭,幷女勞復。 【類篇】褌一作裩。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 金文 楚系簡帛 說文 秦系簡牘 楷書 楷書 楷書
      「㡓」 說文‧巾部   「褌」 「裈」 「褌」
      「褌」 說文或體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
异体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褌”字头,请参考“㡓”字:) 【卷七】【巾】 《說文解字》

𢃭也。从巾軍聲。褌,㡓或从衣。古渾切

《說文解字注》

(㡓)幒也。方言:褌,陳楚江淮之閒謂之䘴。釋名:褌,貫也,貫兩腳上繫腰中也。按今之套褲,古之絝也。今之滿襠褲,古之褌也。自其渾合近身言曰㡓,自其兩襱孔穴言曰幒。方言:無𧙥之袴謂之襣。郭云:卽犢鼻褌。从巾軍聲。古渾切。十三部。


(褌)㡓或從衣。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kʰuən˥ 日语读音 FUNDOSHI韩语罗马 KON现代韩语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kun2 [客英字典] kwun1 [海陆腔] kun2粤语 gwan1

近代音 中古音 見母 魂韻 平聲 昆小韻 古渾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痕部 ;王力系统:見母 文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