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忼字的意思解释
  • 拼音: kāng
  • 部首:
  • 笔画数:7
  • 五笔:NYWN

kāng ㄎㄤ 《廣韻》苦朗切,上蕩溪。又《集韻》丘岡切。陽部。


  1. 同“慷”。《説文•心部》:“忼,慨也。”《廣韻•蕩韻》:“慷,慷慨,竭誠也。忼,同上。”
  2. 通“亢”。极高。《説文•心部》:“《易》:‘忼龍有悔。’”

hāng ㄏㄤ 《廣韻》呼郎切,平唐曉。


  1. 〔咉忼〕狠戾。《廣韻•唐韻》:“忼,咉忼,很戾。”

hàng ㄏㄤˋ 《集韻》下朗切,上蕩匣。


  1. 傲慢。《集韻•蕩韻》:“忼,慢也。”

英语 ardent; generous, magnanimous

© 作文档在线字典
  1. 「慷 」的異體字。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卯集上】【心】 忼·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4

【廣韻】苦朗切【集韻】【韻會】口朗切【正韻】口黨切,𠀤康上聲。【說文】慨也。忼慨意氣感激不平也。

又感傷也。

又倜儻也。

又竭誠也。【史記·項羽本紀】悲歌忼慨。

又【集韻】口浪切,音亢。義同。

又【廣韻】呼郞切【集韻】【類篇】【韻會】虛郞切,𠀤音炕。【集韻】咉忼,很戾也。

又【集韻】【正韻】𠀤丘岡切,音穅。【集韻】忼慨,歎也。或从康。 本作忼。俗从亢。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
「忼」 說文‧心部「忼」
字形对比
内地台湾香港日本
异体字
𪫤
【卷十】【心】 《說文解字》

慨也。从心亢聲。一曰《易》“忼龍有悔”。苦浪切。又,口朗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慷,非是。

《說文解字注》

(忼)忼慨也。各本奪忼字,今補。忼慨,壯士不得志於心也。各本移入慨篆下,又奪於心二字,今依玉篇及文𨕖注補正。从心亢聲。苫浪切,又口朗切。十部。俗作慷。戰國策:羽聲慷慨。一本作忼慷。葢因忼有異體,而一複一奪也。一曰易忼龍有悔。按一曰易三字,乃易曰二字之誤,淺人所改也。忼之夲義爲忼慨,而周易乾上九忼龍,則叚忼爲亢。亢之引申之義爲高,子夏傳曰:亢,極也。廣雅曰:亢,高也。是今易作亢爲正字。許所據孟氏易作忼是,叚借字也。凡許引經說叚借,如無有作𡚽,堲讒說,曰圛皆是。淺人以忼龍與忼慨義殊,乃妄改爲一曰矣。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国际音标 kʰɑŋ˥; xɑŋ˥˧ 日语读音 NAGEKU ANADORU韩语罗马 KANG现代韩语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kong3 [客英字典] kong3 [海陆腔] kong3 [梅县腔] hong2 kong3粤语 hung2

近代音 中古音 曉母 唐韻 平聲 炕小韻 呼郎切 一等 開口;溪母 蕩韻 上聲 慷小韻 苦朗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溪母 唐部 ;王力系统:溪母 陽部 ;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