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𨜒
𨜒字的意思解释
𨜒
  • 拼音:
  • 部首:
  • 笔画数:16
  • 五笔:

𨜒

ㄐㄧˋ


  1. 古國名。也作“薊”。舊治在今北京市西南。《説文•邑部》:“𨜒,周封黄帝之後於𨜒也。上谷有𨜒縣。”《廣韻•霽韻》:“𨜒,燕都。”
  2. 姓。《姓觿》卷九:“𨜒,《路史》云:周武王封黄帝之裔於薊,以復𨜒。後有𨜒氏。”
© 作文档在线字典
【酉集下】【邑】 𨜒·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9

【唐韻】古詣切,音計。【說文】周封黃帝之後于𨜒,上谷有𨜒縣。

又【集韻】通作薊。【前漢·地理志】薊,秦漁陽郡。

© 作文档在线字典
【卷六】【邑】 《說文解字》

周封黃帝之後於𨜒也。从邑契聲,讀若薊。上谷有𨜒縣。古詣切

《說文解字注》

(𨜒)周封黃帝之後於𨜒也。樂記曰:武王克殷及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按𨜒薊古今字也,薊行而𨜒廢矣。漢地理志、郡國志皆作薊,則其字假借久矣。陸德明曰:薊,今涿郡薊縣是也,卽燕國之都也。孔安國、司馬遷及鄭皆云:燕召皆與周同姓。案黃帝姓姬,君奭葢其後也。或黃帝之後封薊者滅絕,而更封燕召公乎。疑不能明也。而皇甫謐以召公爲文王之庶子,記傳更無所出。又左傳富辰言文王之昭亦無燕。玉裁按:地理志曰:廣陽國薊,燕召公所封。然則班意謂封黃帝之後卽召公也。而周本紀以封堯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竝言。張守節疑薊爲燕所幷,未知其審。从邑契聲,讀若薊。古詣切。十五部。上谷有𨜒縣。地理志廣陽國下曰:高帝燕國,昭帝元鳳元年爲廣陽郡,宣帝本始元年更爲國。郡國志廣陽郡注曰:世祖省廣陽郡,幷上谷,永平八年復。按許云上谷有薊縣,依光武省幷而言也。今京師順天府附郭大興縣治卽古燕都。許說漢制作𨜒,則知漢時故作𨜒矣。但不解今之漢志何以作薊也。○又按此五字,當如下文邰下𨟚下之例,作今上谷薊縣是也七字。漢時字巳作薊,如邰巳作斄,𨟚巳作穰。古今字不同,故著之以言其合。假令漢時字本作𨜒,則其立文當云上谷縣也周時黃帝之後所封。如鄒下云魯縣古邾國,帝顓頊之後所封之例矣。然則𨜒者,許所見古字也。薊者,漢時字也。

© 作文档在线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