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部门加工
“不改革则弊端永远存在”,但改革必然是艰辛和痛苦的过程。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同样的问题:如何开始新一轮的工作?我认为我们要改革但不能大变,革新不是完全否定过去,至少我认为80%的要保持并应更坚决地落到实处做到更好,还有20%需要我们去革新,用新观点新思维去思考所面临的新问题。
在20xx年,我的工作除坚持以为基本要求来开展日常工作以外,还大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更深入些:
一、推进5s工作
主要是针对各作业区、以及仓库的现场定置和目视化管理。具体方式为:
1. 通过培训5s方面的知识,让全体人员都建立起基本概念和认识;
2. 争取高层领导支持和参与,推动中层带头执行,用引导的方式鼓励员工做好;
3. 从最基本的入手,分阶段逐步深入,清除掉现场不要的物品,每天循环整理;
4. 组织定期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坚决进行曝光和公布,而对做得好的要表扬。
二、培训教育
1. 利用工作间隙期,搜集电气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方面的一些常规的基础知识,组织员工学习和培训;
2. 开展员工岗位技能方面的培训,针对生产中问题组织讨论和鼓励分享各自经验;
3. 部门之间关系处理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转效率。部门间应本着既相互协作又相关牵制的原则,公司流程的执行、效率的提高、运行的稳定才能得到保障。14年,将尽量多组织一些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会,让普通员工直接参与,面对面沟通,增进相关了解,以减少公司内耗。
三、工艺品质方面
1. 优化装配和接线的外观工艺质量,树立榜样和样板,逐步改善现有的一部分落后的作业习惯。需和质检部配合完成。
2. 坚持做好品质计件工时工作,品质问题责任到人,好的奖,差的和错的罚。提高员工的品质意识和对质量的重视,让每一个人都有品质危机意识,都切身地感受到品质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个人的生存之本。
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质量将最终决定市场、效益和企业的发展。质量光靠一个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品质、技术、生产其他相关部门和领导共同关注和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四、成本控制方面
1. 制定年度的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和成本预算,根据预算来控制费用支出。
2. 同时加强对生产设备的常规的检查和维护工作,组织设备管理人员、车间负责人、质检负责人每月进行的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状况的检查和监督,督促使用部门将仪器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落实到人、责任到人。过去的这项工作基本是流于形式,“坏了再修,没坏不管它”的方式不能再持续下去,今后要实实在在的做好管理和控制。
3. 库存成本的控制。继续逐步减少库存量,常用品备库存,不常用的不备库存。不在帐的可用物资逐步应用到后续的工程当中去。严格控制非定额物资的采购申报和审批,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发生。
4. 错误成本的控制,主要针对加工、装配错误及其他的装配问题,将各项错误问题根据质检的统计整理,通过在完工工程分析会上同质检、技术和车间的讨论,来减少问题的发生几率,从而降低由于错误导致的成本增加。
5. 优化计件工时标准,以员工实际完成的定额金额为基础,根据同行业企业的计件工时工资水平做参考,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适度降低一些柜型的计件工时工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时成本。
6. 制定定额类物料(铜排、铜线)节约或超耗的奖励和处罚方法,提高员工对物料的节约意识。
7. 对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废次品损失的,根据损失金额的大小,相应进行一定比例的现金处罚。目的是以正负激励的方式建立成本意识。
8. 完善车间个人工具台账,对于不正当地使用造成工具损坏,或因保存不善造成工具丢失的,按一定比例处罚。
五、加强管理(管理创造效益):
1. 首先需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素质。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在管理控制方面通过学习管理的书籍,开拓管理思路,更新管理理念;向公司其他优秀管理人员多沟通和多交流管理心得,取人之长为己用;再就是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尝试将一些管理方法应用日常实际工作当中去,摸索更适合本公司本部门的管理方法。因为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要让管理创造效益就不能有无为而智的惰性思想。
2. 定期组织生产各下属部门负责人(尤其是车间)共同学习管理知识,共同学习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让大家都建立起一种管理的意识,加强执行能力,带动一个团队共同提高才是作为管理者更应该花心思的事。
3. 针对生产工作中出现的突发紧急事件,加强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及时参与,深入现场了解问题本质,必要时组织临时碰头会商议解决。
4. 针对生产中的出现的错误或失误,发现一起就处理一起。如若是方式方法上存在漏洞,则及时在流程制度上查漏补缺,具体依据流程为:调查—分析—批评教育—完善制度—制定标准和规范或流程—监督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