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班主任工作已七年有余,在家校联系互动上,有自己的一些感受与收获,当家长眼里满是信任时,正是全面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最佳时期,也是最有效的时期。
通过七年班主任的实践工作,以及学校开展科研活动,我深刻地体会到,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成功与否,一方面会通过老师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会通过家庭教育这一渠道影响到学生,进而对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关系恶劣,在老师和家长的矛盾冲突中,受损的是孩子的健康发展。作为老师就会因为学生成绩差成和行为不良而抱怨其父母的教育不好;同样,许多父母因为孩子的学业和行为问题而不断抱怨老师教育不够,两者之间相互抱怨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那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往,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呢?
一、最有效的家访
七年班主任的经历中,做得最多的就是家访。在家访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情况、父母的情况、家庭的情况、双方共同解决相关问题等等。我认为,家访比任何家校互动方式都更为直接、更为有效。通过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共同处理解决相关问题。我的感觉是,每次走后是带着家长信任、希望的眼神离去的。
对于学生的家访更多的是预见性的、提前性的。一般情况下,我会在新生入学前的暑假里,就开始进行学生的家访工作,目的在于尽快了解认识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获得家长的支持与信任,后面工作就会很容易开展。所以,我每学期都会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家访,以便家校充分互动与合作。
班主任如果不习惯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只是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会想到家长,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其一,可能会导致一些家长一接到班主任电话或是约见通知,就会本能地担心,以为孩子一定在学校闯了祸,见面时,心理上总是忐忑不安,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家长,很难与班主任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其二,联系沟通的范围只限于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的家长,这种联系随意性大,家长大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常常情绪激动,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我的做法是利用寒暑假与周末时间,一学期至少到学生家中家访一次。与家长交流的话题很多,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与人相处、思想动向等。家访,不仅仅是与家长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沟通,平日班主任与学生都是在学校里接触,突然改变了环境,学生的心理感觉与在校时完全不同。班主任也可以换一种身份、换一种语气与学生交流,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电话互访
班主任还要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现代社会,大多数家长事务繁忙,如果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可以保持电话联系。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原因,与自己的孩子见面接触机会很少。所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些家长无从知晓。而班主任与家长的电话联系是家长掌握自己孩子的一个重要纽带。电话互访的情况较之家访就会差一些,因为这种沟通方式只是一种语言的交流,无法更多地捕捉到非语言的成分,比如:表情、态度等。
三、家校联系本
每一届新生我都会准备家校联系本,负责家校的笔头联系工作,总结学生一天在学校的表现,有些问题还可以写在上面,让家长给予评价。老师和家长通过判阅家校联系本互动沟通。我一直坚持使用家校联系本,但它也有缺点,如传递信息慢,反馈也慢。
四、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的各项事务
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我还致力于建设班级的家长委员会,组织参与班级的各项事务。比如:班内的听课,组织参加班会、组织参加家长会等等。
虽然每个家长都觉得对自己的孩子比较熟悉,但其实并未真正了解他们。通过这些活动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校生活,传递家长们的心声。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们,此方式更为有效。此方式由于家长们的工作较忙等原因,一学期的次数并不会很多。
实际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地感到,一个班集体要充满朝气,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家校的充分沟通,达到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总之,只要班主任心中充满了对学生真挚的爱,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在爱学生的基础之上,平等对待学生,也平等对待家长,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也就非常容易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协调与合作也就更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