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及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2024-11-2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土地资源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根据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由我牵头,县发改局、国土局、财政局、交通局、统计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组成了《经济建设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思考》课题调研组,深入部分乡镇、企业和部门开展专题调研,了解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对我县未来XX年的建设用地需求进行了预测。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在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必需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在发展中谋保护、在保护中谋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我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XX年全县土地总面积279907.68公顷(不包括与外县争议面积),其利用状况如下:
 (一)农用地:225417.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53%。其中:耕地面积47948.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21.27%;园地面积2417.9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07%;林地面积137421.53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0.96%;牧草地面积23404.39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0.38%;其它农用地14224.78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6.32%;
 (二)建设用地:4013.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3%。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477.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64%;交通用地面积446.55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13%;水利设施用地面积89.6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1.13%。
 (三)未利用地:50476.59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8.04%。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48599.31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96.28%;其它土地1877.27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3.72%。
  二、我县未来XX年建设用土预测
 (一)交通建设用地预测。根据《**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xxx”规划》要求,拟建设以荔八公路为主干线,内接外连通乡出县的“一横十纵”公路运输网络。按照规划,到2022年全县交通运输用地规模为596.55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84.43公顷、园地10公顷、林地10公顷、牧草地18公顷、其他农用地20公顷、未利用地7.57公顷。
 (二)工矿用地预测。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工业产业化结构,着力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的总体规划,到XX年,全县将初步完成三个工业聚集区规划建设:一是把平湖响水洞规划为电子材料、旅游产品、民族特色产品综合开发和深加工、植物油精深加工、饮料、酒、食品、生物饲料及畜产品、农产品的加工业为一体的轻工业聚集区;二是把通州规划为以大理石板材、高岭土、中药材粗加工为主的工业聚集区;三是把四寨规划为以水泥制造、建筑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聚集区。到2022年独立工矿用地面积达441.01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121.97公顷、园地26公顷、林地12公顷、牧草地15公顷、其他农用地10公顷、未利用地15.03公顷。
 (三)城镇用地预测。全县城镇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城市,把加快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支点,继续完善城镇总体布局。全县的城镇建设要以中心集聚,轴线拓展,加强重点乡镇建设,强化交通干线城镇的培育,实施点轴发展战略。同时要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为重点,不断完善县城道路骨架,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力争住房、街道、供电、供排水、通讯、环保、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到2022年全县城镇规模达535.89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250公顷、园地6公顷、林地4公顷、牧草地5公顷、其他农用地10公顷、未利用地5公顷。
 (四)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通过完善交通、道路、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22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计达2880.20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5公顷、园地3公顷、林地2公顷、牧草地3公顷、其他农用地15公顷、未利用地2公顷。
 (五)水利设施用地预测。水利设施建设重点一是抓好防洪排涝、加固河堤、疏通河道工程建设,抓好以六硐护河堤、排洪工程和掌布河防洪工程建设,新建堤防8.4千米,排洪遂沟5千米;二是根据全州水电开发统一规划,加快抓好槽渡河、六硐河、霸王河三条流域水电开发,建成装机7.5万千瓦的甲江水电站、装机2.44万千瓦的河湾水电站等。配套做好电网输送系统工程建设,继续完善农村和县城电网改造,加快输电线路网络建设。三是提高小水电电力就地转化能力。xxx期间,要积极争取新建和续建通州五里坝水库、摆茹水库、水落洞水库等三个重点项目,新建县城二级翻水坝工程。预计到2022年水利、水电设施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439.55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99.6公顷、园地35公顷、林地36公顷、牧草地30公顷、其他农用地57公顷、未利用地92.4公顷。
 (六)特殊建设用地预测。
按照省委、省政府“贵州南部旅游环线”建设要求,围绕“世界地质奇观旅游县”品牌,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特色旅游商品市场,以景区景点生态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形成与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和景区景点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发挥旅游“一业带多业、多业促发展”作用。“xxx”期间,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项目落户**,并协助国家天文台搞好台址的建设,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以及县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建设。预计到2022年全县特殊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43.73公顷,需新增占用耕地50公顷、园地5公顷、林地3公顷、牧草地2公顷、其他农用地3公顷、未利用地7公顷。
预计到2022年,以上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5036.9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预计将新增建设用地1080公顷。需占用耕地611公顷、园地85公顷、林地67公顷、牧草地73公顷、其他农用地115公顷、未利用地129公顷。
  三、我县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
 (一)土地后备资源利用前景。按后备资源调查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我县在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后备资源达35119.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4%,其利用现状主要为荒草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其中: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1812.57公顷,园地后备资源9733.74公顷,林地后备资源1059.29公顷,牧草地后备资源12976.12公顷。我县土地后备资源、特别是园地后备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
 (二)已利用土地的生产力和利用率分析。据调查和农业部门资料,XX年,我县粮食作物平均单产3750公斤/公顷,复种指数为180% 因此,大力治理和改造中低产田土,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提倡科学种田,提高作物单产和复种指数,耕地生产力将有较大增长。
 我县园地大部分为低产园,产量仅为4250公斤/公顷,只要加强管理,更新老龄园木,选用优良品种,单产可有效提高。
 林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均较低,有林地仅占林地面积的51.59%,且有林地活立木蓄积量低,因此,只要加强林业管理、科学采伐,选育速生优良材种,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林业将有较大的发展。
 我县牧草地全部为天然草地,单位产草量低,仅为15030公斤/公顷,据畜牧部门预测,只要加快草场更新速度,加大科技投入,建设人工草场和改良草场,可将草场单位产草量提高,我县畜牧业发展有很大潜力。
 我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且较零乱、分散。通过加强规划改造,充分利用村寨空闲地,逐步搬迁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可节约大量建设用地。
 四、我县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资源总量大、土地质量总体较差。我县土地总面积居全州第二位,人均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分别为0.92公顷、0.16公顷和0.45公顷,均居全州第三位;人均牧草地0.08公顷,居全州第五位。总的来看,我县土地人均量大,但土地质量较差,耕地中有4682.46公顷坡度在25度以上。全县中低产田土占80%左右,低产林地、园地、牧草地也占有相当比例,全县土地质量总体较差。
 (二)土地利用不充分,经营粗放,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我县属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落后,生产投入较少,致使耕地质量普遍较差,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小,中低产田土占80%左右,耕地复种低,全县土地利用率仅为81.96%,垦殖指数为17.13%,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较低;林地面积较大,但有林地仅占林地面积的51.59%,且有相当部分是低产林地,单位面积活立木蓄积量、蓄积率和产出率均低。园地所占比例小,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全县可开发园地后备资源9733.74公顷尚未得到开发利用,且园地大部为低产园地,果园产量低;县境内牧草地均为天然草地,尚未进行人工改良开发利用,草质差、产草量低,单位面积载畜量低,牧业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建设用地利用率低,浪费较大,全县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11.1平方米,属超标范围。
 (三)人口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我县XX年末总人口为30.5万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XX年末,我县人口将达到33.04万人,城镇人口将达8.34万,城镇化水平达25.09%;2022年末,人口将增至35.64万人,城镇人口将达13.75万,城镇化水平达38.6%。据近几年的调查统计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每年我县建设占用均超过20公顷,且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占地还将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趋尖税。
 (四)生态条件破坏严重,土地质量不断下降。随着人口的增加,对农用地的需求量加大,盲目毁林开荒,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耕地肥力逐年下降,旱涝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加之近年来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农家肥施用减少,重用轻养,造成耕地理化性破坏严重,土壤板结,耕地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五、建设与保护的思考
 (一)保增长、保红线。要在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基础上,保障现有耕地总量不变。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的总体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土地总量。
 (二)严格土地供应政策,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要结合我县实际,落实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业项目进入标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和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准并组织落实到位,推动建设用地实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确保我县各类建设用地的关键,重视和抓好规划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我县一方面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多,耕地质量不高,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另一方面又存在布局不合理,低效使用土地的问题。从上一轮规划(1997—XX)实施情况看,我县各类建设占用耕地的指标为133.33公顷,截止XX年12月,我县实际建设占用耕地为143.5公顷,已超出规划指标,从各乡镇用地指标使用看,存在使用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没有完成,有的又突破指标,在用地布局上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建设项目用地,造成有的项目不能实施,影响县城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县正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规划大纲》已经省相关通过批复,现正抓紧编制乡镇规划,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规划修编,合理安排各类用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转变。
  1.认真开展新一轮规划实施评价工作。规划实施评价是规划修编的前提,也是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县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1997年开始编制,1999年批准实施,由于编制准备工作不足,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是基础数据调查不够深入,数据不够准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镇规划等不能完全衔接,规划建设用地预测不到位,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不科学,耕地保护缺乏柔性措施和保障支撑。特别是对乡镇规划研究不够,造成规划调整频繁,为此,要认真吸取上一轮规划编制的经验和教训,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研究和评价,提出改进规划修编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增强新一轮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扎实做好基础调查工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社会各方面,各行业、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和发展规划是编制规划的基础,要充分收集和研究各行业、各部门的基础数据,搞好调查研究,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奠定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扎实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化与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潜力,土地供需平衡,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土地利用战略,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与保障措施等项目专题研究,为编制规划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确保规划基础数据详实可靠。
  3.重点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研究。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是必须坚守的一条红线,不可逾越。我县地处山区,坝区很少,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不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落实和执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的同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通过调整耕地的性质结构,基本农田布局结构,在不减少基本农田面积总量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调整,留足建设用地空间,使用地布局和图斑的安排与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等项目用地的需求一致,确保重点建设用地需求。
  4.科学预测建设用地需求。要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现状,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规模现状等方面因素,科学预测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布局,坚决克服和纠正贪大求多,不切实际,盲目扩大用地规模的做法,在合理确定县城建设用地规模需求的同时,重点保障小城镇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5.加强相关规划的衔接。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充分体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要求。城市规划、村镇规划,交通、水利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与土地利用相关的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建设用地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有利于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要求,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和政策性,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全面落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公开出让制度,以市场运作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发挥土地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多渠道进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出水”的土地收储供应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和调控。通过实施土地储备制度,将盘活国有企业资产与推动旧城改造和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方面实施对接,达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五)加强建设用地审批、建设、使用监管。进一步落实用地审批、开工检查、竣工验收管理,对建设用地实行全程监控,实行定期巡查及竣工验收制度,确保项目用地及时利用,防止土地闲置、空闲和超面积建设现象的发生。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动复核验收制度和乡镇国土所属地管理责任制,督促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和按时竣工。
 (六)盘活存量土地,充分挖掘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盘活存量土地,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切入点,更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全县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新办法、新举措。切实做到“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处置闲量”。
  1.采取空间盘活方式,实现“借天生地”。倡导厂房向高空发展,严格限制单层厂房,鼓励支持建造多层、高层厂房,积极推行“零增地技改”和“零增地招商”。通过在原厂区翻改扩建,增加容积率,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增资盘活”、高效利用存量土地的目标。
  2.采取收储盘活方式,实现“退二进三”。对关停并转的工矿企业和学校用地,进行收购储备,重新确定土地用途,以招拍挂出让方式适时推出,提升城镇土地的经济价值。
  3.采取转让盘活方式,实现“腾笼换鸟”。积极开展存量土地专项摸底调查处置工作。在全面摸清和掌握全县存量土地底数的基础上,将闲置土地按照使用情况和闲置原因,分为已批未建、半建半闲、建设进度缓慢、建成后部分停产、建成后停产等类型,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分别加以处置,既缓解地根紧缩的矛盾,又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对闲置的存量土地,分别进行督查会办,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难以到位的,重新组织招商,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腾笼换鸟”的项目置换方式,将存量变增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4.采取挂钩盘活方式,实现“星星换月亮”。在大力推进“三集中”的过程中,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衍生的传统村庄建设用地,将成为潜力最大的土地后备资源。要积极调整思路,抛弃“无地可垦”的旧观念,充分挖掘村庄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一是加大废旧村庄复垦整理力度,提升耕地占补平衡的能力;二是积极实施增减挂钩,集中使用挂钩“周转”指标,用复垦废弃住宅指标抵新占地指标,确保耕地实现“占补平衡”的目标。
  六、几点建议
 (一)完善批后监管办法。企业对土地的投资强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国土部门对企业投资强度主要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发改部门提供的文件或批复,而企业在取得土地后工程设计、建设时实际的投资规模往往有变数,国土部门无法掌握,而且闲置土地认定中,建筑密度、投资强度等因素如何认定,由谁认定等尚无详细的评价办法。建议引入中介机构,对项目投资资金落实情况给予跟踪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监管的依据。
 (二)增强乡镇政府节约集约利用的责任意识。建立科学的政绩评价体系,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列入政绩考核。
 (三)细化监管手段,强化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土地资源调控机制,确保规范有序、保障有力、调控有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从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或出让条件设定着手,严格审查投资额度,同时参考项目企业的注册资产,由银行出具验资证明,方可批准核准备案,防止虚拟项目及投资。
 (四)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作用。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该高于其他规划。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保护为价值取向,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体现两个目的:一是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必须对规划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建设用地作出严格的控制。一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形成,除特殊情况外,不允许随意更改。
 (五)提高增减挂钩方案的实施效率。鼓励建设用地整理,在不增加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将整理后的建设用地周转指标尽快地进行挂钩使用,同时,在增减挂钩实施中,切实注意保护农民利益,给予农民补贴,降低农民负担,有效群众的积极性。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